啃书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节 变性人的生活(第2页)

在成化一朝,很多方士投靠太监,藉他们之力而得到皇帝的宠信。如“妖人”王臣,凭借“妖术”取得了太监王敬的信任,并成为王敬奉使苏州、常州等府时的贴身随从。术士李孜省,也凭借书符咒水等雕虫小技,交接太监梁芳、韦兴、陈喜,因得重用。万历朝时太监魏学颜最受神宗之宠。其人癖好黄白之术,“门多异流,虽屡为丹客所哄骗,而至老不厌也”。

尽管太监百般模仿士大夫的生活,但他们的审美情趣与市民习气更为相近。试举下面几例:

嘉靖初年,南京守备太监高隆喜欢收藏名画。当时有人向他进献名画,他看后说:“好!好!但上方多素绢,再添一个三战吕布最佳。”

好好一轴名画,却要在上方素绢上画一幅“三战吕布”,割裂了画面的统一性,说明太监名为嗜画,实则不懂画,不过凑热闹、图好看而已。

兰陵笑笑生所作小说《金瓶梅》中,与西门庆交往的也有几位太监。小说第31回说到刘公公、薛内相两位太监前去为西门庆贺喜,点唱戏曲套词,其中多有幽默,太监出尽洋相,讽刺了太监的无文化。如刘太监先点唱“叹浮生有如一梦里”,此词为归隐叹世之辞,显与西门庆的华诞之喜不合;又点唱“虽不是八位中紫绶臣,管领的六宫中金钗女?”此词是《陈琳抱妆盒》杂剧,也不符合庆贺的场面。薛太监点唱《普天乐》中“想人生最苦是离别”,更是离别之词。最后,倒是薛太监一语道出了实情:“俺每内官的营生,只晓的答应万岁爷,不晓的词曲中的滋味,凭他每唱罢。”第64回说到薛太监、刘太监在西门庆府中听海盐戏子唱曲,认为风靡当时海内的海盐腔“蛮声哈刺”,只是让唱道情的唱了一个“李白好贪杯”的故事,说明太监虽喜听戏,但根本不懂南戏的滋味,只喜《蓝关记》一类“捣喇小子山歌野调”,不晓得大关目悲欢离合,在审美趣味上与一般市民相同。

从整体上看,太监的文化品位不高。尽管如此,仍不得不承认,太监中也有一些是读书的贤者,而且较有学问,留下了一些著作,甚至识得事情大体。如万历时司礼监太监陈矩,学术醇正,尤其对《周易》一经有独到的见解。著有《皇华纪实》、《香山记游》、《闽中纪述》等书。

司礼监太监孙隆,任苏杭织造太监,凡是苏州、杭州景色佳处,“不惜厚费,多所点缀”,如重修西湖苏堤。尤其是孙隆所造之“清谨堂墨”,款制精巧,与制墨名家方于鲁、程君房二家相比,其剂料之精细,还胜过方、程二家。

据说,他曾在杭州岳庙岳飞像前,用铜铸秦桧夫妇、万侯高、张俊四人的像,“俱镌姓名于胸次,跪之殿中”,

说明他识大体,能分辨忠奸善恶。

三太监与宗教

太监中大部分人为没有文化的贫家子弟,在他们的精神生活中,更多地保留了民间的信仰习俗,甚至与佛、道及民间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宣德年间,宫中各监局的一些小内使就“多为僧人诱惑,有长食素者,亦有潜逃削发为僧者”。

正德、天启二朝的权势太监刘瑾与魏忠贤,就分别以崇道或佞佛著称。刘瑾曾上奏请求,在朝阳门外建道教宫观,供奉北极玄帝。后又奏请猫竹厂的空地给付大德玄明宫,供赡香火。

魏忠贤杀人如同刈草营一般,但也礼佛敬僧,诚心屈体。宣武门外文殊庵僧秋月,高桥寺僧愈光,碧云寺僧大誺,他都供养施舍,并起建梵宇,塑装佛像,金碧辉煌。

太监刘若愚,从崇祯以后,就开始皈依佛教,诵读《金刚》等经,以及莲池大师所纂《弥陀疏钞》、《菩萨戒发隐》。

明代太监刘若愚曾对太监佞佛作过如下描述:“中官最信因果,好佛者众。其坟必僧寺也。”

由于太监好佛,在京畿一带广建寺庙,所以当时俗语云:南桥北寺。其意是说,北方寺庙之多,犹如南方水乡之桥。北方的寺庙,大部分由太监创建,一座寺庙的费用甚至达到数万两银子,穷工极巧。如钱宁建石经山祠,张雄建寿昌寺,于经建碧云寺,费金银不计其数。太监建庙之风,尤以西山为盛。每年春天三月,太监设斋供僧。按照平常的宗教风俗,所设斋饭不过蔬食果饼,但太监别出心裁,“甚至用腥荤,潜佐以酒”。更令人称奇的是,太监从附近找来一些娼妓,根据路途的远近,用苇席搭成围棚,将妓女安顿在围棚中,任凭僧人淫媾,号称“大布施”。

由此可见,太监信佛,行同胡闹,很不严肃。

“门僧”之制,始于唐代的“门徒”。据载,唐开元年间,一些百官之家,“多以僧尼道士为门徒”,并与他们往还,即使家里的妻子也无所避忌。明代的江南,仍然有“门徒”的称谓。

明代太监依靠自己在宫内的权势,收罗僧人在自己的门下,成为“门僧”。如正统九年(1444),北京仰山寺僧金和尚,“自称王太监门僧,诈罪人金银数百两”。

所谓的王太监,就是当时的权监王振。正德二年(1507)三月,明武宗通过太监李荣传下旨意,大功德寺住持宗泽升僧录司左觉义,管事僧人方绅升任大功德寺住持。于是,缁流纷纷贿赂太监,号称“门僧”。

太监信奉道教,一如佛教。自永乐年间在道教圣地武当山重建宫观以后,历代在武当山设有专门提督道教事务的太监。每当朝廷送玄武帝神像至武当山,也由太监专门负责其事。

由于太监大多信奉道教,所以也有部分太监精通道教方术,并因此深得皇帝宠信。如弘治年间,内官监太监李广凭借丹术符水,受到孝宗的宠幸,权倾朝野。而太监所建道教宫观,也为数不少。如在北京,刘瑾建有玄明宫,张忠建有隆恩宫;在南京,守备太监罗智、唐观在乌龙潭庙废址上建王灵官神祠。

太监与宗教的关系如此密切,并且修建寺庙成风,其实也事出有因。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宫中太监的来源,多为民间的净身男子,大约以闽人居多。然选中入宫的毕竟属于少数,仍有大部分净身男子无缘进入皇宫。这些未被选中的人就被安置在皇城外有堂子的佛寺中,俗称“无名白”。

二是太监既已净身,自是绝嗣、绝祀之人,甚至香火乏人,死后无人祭祀、烧纸。无奈,一些太监生前就在寺庙旁选择好坟地,而这些寺庙事实上也就成了太监的“香火院”。正如史料所记,这些寺庙均是官中信仰佛教的太监“营其身后香火藏”。

明代史料言:“故事:中贵殁,必建寺于墓旁,肖其像祀之。”所指即此。而隆兴寺,就是原司礼监太监张默齐的“寿藏处”。

北京的智化寺,为正统年间太监王振所建。天顺初年,在寺内立一旌忠祠,祭祀王振,“以僧官主之”。

毫无疑问,也是僧人负责王振死后的香火之事。成化年间,太监钱喜、钱福死后,均得到明宪宗的赐葬,而且在葬地上盖起了一座最胜寺。至正德二年(1507)五月,明武宗命将最胜寺前马房草场地10顷,拨与最胜寺“作香火”,用来赡护太监钱喜、钱福、钱能的坟茔。

香山碧云寺为正德年间御马监太监于经所造。而在寺后,于经就立有自己的寿塚。天启年间的权监魏忠贤,其所营坟墓也在碧云寺旁。

万历初,太监冯保营建葬地,造双林寺。双林为冯的别字。

显然,这座双林寺也就是冯保的香火院。万历朝时太监陈矩,生前就预卜葬地于香山慈感庵侧,在塚上建一石塔,称“太极镇山塔”;在墓道前竖一石坊,上写“敕葬中使神道”。又立一石门,上面之额为“还一仙洞”。

可见,这座慈感庵就是太监陈矩的香火庵。房山县有一长罗寺,司礼监太监王安墓就在寺后。

三是太监之性,大类女儿之性,对宗教往往容易佞信。太监之广建寺庙,一如妇女之时常出入寺观庵院。

尽管太监与宗教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但就他们整体而言,识字不多,胸无学术,对宗教不加区分,一概滥信。太监脑海中的宗教体系相当混乱,神号也多无稽。如北京的弘仁万寿宫,为万历四十三年(1615)由司礼监太监林潮督建。中为文昌殿。左祀诸葛孔明,封号为“天枢上相”;右祀文天祥,封号为“天枢左相”。二人均被称为“真君”。后殿祀雷神,又设礼斗台。在最后面建“太极造运宝阁”,内奉安昊天上帝。

所有这些,无不说明太监虽生活在宫中,但精神生活依然与民间合拍一致,因为童年的生活已在他们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永远无法抹去。

工者足迹  神道仙尊  我的特效时代  财智在线,萧爷总是夸夸妻谈  刘寅传  普利策奖获得者赫尔曼·沃克作品集(共9册)  李俊峰  修罗战神在都市  袁小姐,你得多吃糖  中国皇帝全传  走出就医的误区:感染科  位面三国争霸  全球进入异世界  重生我是一个神  围术期液体管理核心问题解析  大佬好可怕  全面崛起  八方云动  拿破仑传(全新升级版)  万古最强龙婿  

热门小说推荐
重生之粉色韩娱

重生之粉色韩娱

前世,他和泰妍是夫妻重生,他是被西卡甩了,想不开自杀的屌丝!重生而来的他,面对曾经熟悉的人和事他会如何做呢?李天宇我只是想要弥补曾经的一些遗憾而已,不是想要建水晶宫啊!老规矩,呆子的文章还是少女时代为主,而且不出意外还是后宫。所以,还是那句话,卫道士和我并不是一路人,有爱的骚年们还有可爱美丽的MM们,快点进来吧!!!本作品纯属虚构,千万不要当真!!...

都市玄医民工(叶阳唐嫣)

都市玄医民工(叶阳唐嫣)

我叫叶阳,我是民工,突获神奇秘术,从此翻身民工走上巅峰...

豪门隐狼

豪门隐狼

他是个受尽屈辱的上门女婿,但没人知道,他也是首富家族的公子!...

狱界

狱界

李海冬,本是一个凡人,偶然的机会之中,被投进关押神仙妖魔的神狱,偏偏他又能自由的来往于神狱和人间。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庸庸碌碌的生命,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人...

我的九尾狐夫

我的九尾狐夫

我姓白名承祖,家族世代以开棺材铺为生,祖宗有训寿材只卖给方园五十里以内的死人。耐着性子看下去,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