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四
精神生活既是个人的最内在的本质,又是宇宙生命的显现,那么,我们每个人是否就自然而然地拥有了精神生活呢?奥伊肯对此作出了否定的回答。他指出,精神生活并不是一种自然延续的进化,或一种可以遗传的本能,也不是一种能够从日常经验的活动中获得的东西。毋宁说,正因为它极其内在而深刻,我们就必须去唤醒它。人类精神追求的漫长历史乃是宇宙生命显现的轨迹,然而,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它一开始是外在的。&ldo;从精神上考虑,过去的收获及其对现在的贡献无非是些可能性,它们的实现有待于我们自己的决定和首创精神。&rdo;每一个个体必须穷其毕生的努力,才能&ldo;重新占有&rdo;精神生活,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个性。奥伊肯的结论是:&ldo;精神的实现决不是我们的自然禀赋;我们必须去赢得它,而它允许被我们赢得。&rdo;
在我看来,这些论述乃是奥伊肯的这本小册子里的最精彩段落。在一个信仰失落和心灵不安的时代,他没有向世人推销一种救世良策,而是鼓励人们自救。的确,就最深层的精神生活而言,时代的区别并不重要。无论在什么时代,每一个个体都必须并且能够独自面对他自己的上帝,靠自己获得他的精神个性。对于他来说,重新占有精神生活的过程也就是赋予生活以意义的过程。于是,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何在这一问题的答案便有了着落。
奥伊肯把每一代人对精神生活的实现称做一场&ldo;革命&rdo;,并且呼吁现代人也进行自己的这场革命。事实上,无论个人,还是某一代人,是否赢得自己的精神生活,确实会使他们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一个赢得了精神生活的人,他虽然也生活在&ldo;即刻的现在&rdo;,但他同时还拥有&ldo;永恒的现在&rdo;,即那个&ldo;包含一切时代、包含人类一切有永恒价值的成就在内的现在&rdo;,他的生活与人类精神生活历史乃至宇宙生命有着内在的联系,他因此而有了一种高屋建瓴的立场,一种恒久的生活准则。相反,那些仅仅生活在&ldo;即刻的现在&rdo;的人就只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盲目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在实际生活中,有无精神生活之巨大差别会到处显现出来,我从奥伊肯的书中再举一例。人们常说,挫折和不幸能够提高人的精神。然而,奥伊肯指出,挫折和不幸本身并不具有这种优点。实际的情形是,许多缺乏内在的精神活力的人被挫折和不幸击倒了。唯有在已经拥有精神活力的人身上,苦难才能进一步激发此种活力,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收获。
19978
朝圣的心路3 [本章字数:4828 最新更新时间:2009-02-0513:26:030]
----------------------------------------------------
孤独的价值
一
我很有兴味地读完了英国医生安东尼?斯托尔所著的《孤独》一书。在我的概念中,孤独是一种具有形而上意味的人生境遇和体验,为哲学家、诗人所乐于探究或描述。我曾担心,一个医生研究孤独,会不会有职业偏见,把它仅仅视为一种病态呢?令我满意的是,作者是一位有着相当人文修养的精神科医生,善于把开阔的人文视野和精到的专业眼光结合起来,因此不但没有抹杀、反而更有说服力地揭示了孤独在人生中的价值,其中也包括它的心理治疗作用。
事实上,精神科医学的传统的确是把孤独仅仅视为一种病态的。按照这一传统的见解,亲密的人际关系是精神健全的最重要标志,是人生意义和幸福的主要源泉甚至唯一源泉。反之,一个成人倘若缺乏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便表明他的精神成熟进程受阻,亦即存在着某种心理疾患,需要加以治疗。斯托尔写这本书的主旨正是要反对这种偏颇性,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为孤独&ldo;正名&rdo;。他在肯定人际关系的价值的同时,着重论证了孤独也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源泉,对于具有创造天赋的人来说,甚至是决定性的源泉。
其实,对孤独的贬损并不限于今天的精神科医学领域。早在《伊利亚特》中,荷马已经把无家无邦的人斥为自然的弃物。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据以发挥,断言人是最合群的动物,接着说出了一句名言:&ldo;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rdo;这话本身说得很漂亮,但他的用意是在前半句,拉扯开来大做文章,压根儿不再提后半句。后来培根引用这话时,干脆说只有前半句是真理,后半句纯属邪说。既然连某些大哲学家也对孤独抱有成见,我就很愿意结合着读斯托尔的书的心得,来说一说我对孤独的价值的认识。
二
交往和独处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很不相同罢了。由于性格的差异,有的人更爱交往,有的人更喜独处。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斯托尔引用温尼考特的见解指出,那种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只具有&ldo;虚假的自我&rdo;,因此只是顺从、而不是体验外部世界,世界对于他仅是某种必须适应的对象,而不是可以满足他的主观性的场所,这样的人生当然就没有意义。
事实上,无论活得多么热闹,每个人都必定有最低限度的独处时间,那便是睡眠。不管你与谁同睡,你都只能独自进入你的梦乡。同床异梦是一切人的命运,同时却也是大自然的恩典,在心理上有其必要性。据有的心理学家推测,梦具有与独处相似的整合功能,而不能正常做梦则可能造成某些精神疾患。另一个例子是居丧。对丧亲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他人的同情和劝慰,而是在独处中顺变。正像斯托尔所指出的:&ldo;这种顺变的过程非常私密,因为事关丧亲者与死者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别人没有分享过,也不能分享。&rdo;居丧的本质是面对亡灵时&ldo;一个人内心孤独的深处所发生的某件事&rdo;。如果人为地压抑这个哀伤过程,则也会导致心理疾病。
关于孤独对于心理健康的价值,书中还有一些有趣的谈论。例如,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动物的本能,&ldo;不反应的能力&rdo;则是智慧的要素。又例如,&ldo;感觉过剩&rdo;的祸害并不亚于&ldo;感觉剥夺&rdo;。总之,我们不能一头扎在外部世界和人际关系里,而放弃了对内在世界的整合。斯托尔的结论是:内在的心理经验是最奥妙、最有疗效的。容格后期专门治疗中年病人,他发现,他的大多数病人都很能适应社会,且有杰出的成就,&ldo;中年危机&rdo;的原因就在于缺少内心的整合,通俗地说,也就是缺乏个性,因而仍然不免感觉人生的空虚。他试图通过一种所谓&ldo;个性化过程&rdo;的方案加以治疗,使这些病人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我怀疑这个方案是否当真有效,因为我不相信一个人能够通过心理治疗而获得他本来所没有的个性。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确定的,即个性以及基本的孤独体验乃是人生意义问题之思考的前提。
周国平论人生 周国平散文精粹:安静 爱的四重奏 宝贝,宝贝 爱情不风流(短篇集) 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灵魂只能独行 岁月与性情(短篇集) 另一种存在 碎句与短章 把心安顿好 周国平自选集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风中的纸屑(短篇集) 人生哲思录 幸福的哲学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岁月与性情:周国平心灵自传 闲情的分量 两宋风云
...
兼职赚钱却被车撞,林天本以为自己悲催的人生走到了尾声谁知道不仅没死,还获得了透视能力和逆天医术这下爽了!...
前世,虞愿十三岁入宫为后,十六岁与皇帝圆房,十七岁生下太子,后位稳固,独占君心。她的人生看似人生圆满,实则充满遗憾,在三十岁时带着腹中尚未出生的两个孩子离奇死亡。她死后,尚且不到不惑之年的皇帝抱着她冰冷的尸体一夜白头,与她母子关系疏离的太子在灵前跪到昏迷口中喃喃喊着母后,可是这一切,虞愿都不知道。她重生在了与皇帝越极的洞房花烛夜,那时,越极依旧是那个对她笑得亲切的温润帝王,而她也还未与他圆房,生下长子,饱受母子分离的折磨,这一次,无论如何,她也要改变前世的悲剧。排雷前世今生男主都只有女主一个女人,sc,1v1男主后宫没有任何乱七八糟的妃妾。...
先婚后爱文,甜宠1v1,男强女强,撕渣虐绿茶,一拳一个凡尔赛。苏梓晴一个四线小明星,为了躲避娱乐圈的潜规则,意外跟北市最高权势的顾家大少有了一夜缠绵,没想到一次就中奖怀孕了。于是苏梓晴走上了带球跑的道路。顾少痞笑小野猫,你是跑不出我的手掌心的,去把夫人怀孕的消息爆出去!顾少,苏小姐还是没有承认您是孩子的父亲。直接把人抓回来结婚!顾少,苏小姐把别人的假体打歪了。打歪了,再打正就行了!顾少,网友说苏小姐是花瓶,没有演技和奖项压身。投资几部戏给夫人拍,最佳女演员,视后影后都给夫人!顾少,这样不好吧?有什么不好的,自...
简介何为地府?阳世之外,执六道,掌生死,天地万物,生死阳寿,皆可辖制!这就是地府!李邯因地府失误枉死到一个充满妖魔鬼怪唯独没有地府的神鬼世界,成为这个世界新地府的唯一主人。自此,这个世界万物生死皆由李邯管制!管你是什么朝廷高官,修行大能,还是气运之子。生死簿上记生死!...
叶菲凡很后悔,她救人被人以身相许了,而且还是强加的,对方还是汴京有名的纨绔子弟。大人,未来夫人跟公子们谈笑风生。凌纨绔去搞破坏。大人,未来夫人给薛小三公子亲自下厨了。凌纨绔抢过自家未来娘子给前未婚夫做的好吃,全部吃掉。大人,夫人要离家出走,说老祖宗要给你纳妾。凌纨绔直接追上去,他也要离家出走,娘子带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