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970年,斯特兹·特克尔(StudsTerkel)出版了《艰难时代:亲历美国大萧条》,该书是根据特克尔对他人的采访写就的,这些受访人士在特克尔着手准备这本书时正值退休年龄。这些采访揭示了1929年的叙事经过40年后在受访者的记忆里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自杀和1929年等字眼经常出现,伴随着修饰润色和明显的夸张。其中一位受访者名叫亚瑟·罗伯逊(ArthurRobertson),他在接受特克尔采访时是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而在1929年的时候他才31岁。罗伯逊说:
是的,1929年10月29日。一片狂乱。当时肯定有十多个陷入绝境的朋友给我打了电话。不管是谁,都没有必要借钱给他们,好让他们有钱交给经纪人。明天他们的情况会比昨天更糟。当然,周围的自杀事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我认识的人。真是叫人心碎。头一天你看到的价格还是100美元,第二天就变成了20美元、15美元。在华尔街,人人都像行尸走肉一样。注释标题Terkel(1970),第67页。
画家兼雕塑家克努德·安德森(KnudAndersen)回忆说:
当辛苦工作得来的一切令人震惊地化为泡影时,我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了慰藉。在糟糕的处境中倍受煎熬……人们受到了冲击……有人自杀……我让自己沉浸在艺术创作中。我感觉经济损失带来的痛苦终会过去。这些事情,就像日食一样……有些人在看到日食之后自杀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切终会过去。注释标题Terkel(1970),第376页。
朱莉娅·沃尔瑟(JuliaWalther)在1929年是一位商人的妻子,她说:
崩盘发生后,银行撤回了资金,用保证金购买的股票被收回。市场不断下跌,弗雷德根本无力偿还,他失去了一切。他被彻底打垮了。弗雷德总是笑着说:“我这辈子唯一见过的100万美元就是我损失的那些钱。”
我觉得这阵狂热就好像不是真实的。大萧条是如此真实,以至于显得不真实了。它令人恐惧,有人为之跳窗自杀。注释标题Terkel(1970),第164页。
在图16.1中,1987年的流行看上去比1929年的流行还要强烈。1987年的这次流行从人们对1929年的记忆里汲取了很多力量。人们也说1987年的崩盘引起了自杀,但这些故事似乎没有形成长期的记忆,因为1987年之后的萧条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叙事,也没有故事对之进行添油加醋的描述。50%的保证金要求出现在1987年,而没有出现在1929年,这意味着在美国,1987年的崩盘“击垮”或“毁掉”的人数要远远少于1929年的崩盘。
与1929年相关的道德叙事
1929年崩盘叙事是如何取得这种影响力的?道德观念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20世纪20年代不仅是经济过剩的时代,也是欺诈、自私和性解放的时代。一些批评家对这些方面持消极看法,但是在股市崩盘之前,他们都无法提出充分的理由反对这种推定的道德败坏。
1929年的崩盘发生之后,11月3日那个周日的布道中谈到了这次崩盘并将之归因于道德和精神方面的过错。这些布道帮助形成了有关“喧嚣的20年代”的审判日叙事。GoogleNgrams显示,“喧嚣的20年代”这个词在20世纪20年代很少被人使用。这个听起来带点审判味道的说法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广为使用,那个时候,大萧条中的道德故事情节逐渐演变成对20年代奢侈无度和病态信心的全国性摒弃。道德卫士将1929年10月28日的单日暴跌比喻成从天而降的闪电。
默里·开普顿讲述了一则始于1929年崩盘之日的叙事,里面提到了20世纪20年代的“神话”和30年代的“神话”:
20年代的神话是对个体表达的追求,无论是美,还是欢笑,还是对陈规的蔑视;所有这一切都被30年代的神话定性为自私、无聊、以自我为中心。在当时,如果谁要说20年代并不那么简单,其价值观有好有坏、良莠混杂的话,似乎不合时宜。注释标题Kempton(1998[1955]),“序言”,location118.
因此,股市崩盘被看作一道分界线,划分了以自我为中心、自欺欺人的20年代和虽然经济萧条但思想与道德更胜一筹的30年代。时至今日,认为股市崩盘是天降惩戒的叙事观点仍然存在。
名人与鞋童的叙事
20世纪20年代后期有一则鞋童叙事,可以说是将名人与1929年崩盘叙事挂钩的典型例子。这则叙事称,一个鞋童给一位伟人——或是约翰·洛克菲勒,或是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Baruch),或是约瑟夫·肯尼迪(这些人至今仍是名人,肯尼迪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的父亲)——提出了股市投资建议,之后这位伟人在1929年股市见顶之前就决定卖出股票。乔迪·查德利(JodyChudley)2017年在《商业内幕》中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某一个版本:
约翰·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肯尼迪在1929年察觉到了蛛丝马迹,不仅在市场高位时抽身而出,还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收获了巨大的意外之财。
20世纪20年代对约瑟夫·肯尼迪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年代,几乎对所有投资股票市场的人来说都是如此。怎么可能不好呢?你只需要购买所有能买的股票,然后看着它上涨就行了。
约瑟夫·肯尼迪在20世纪20年代一飞冲天的牛市里大赚了一笔之后,发现自己的鞋子需要擦一擦了。
当肯尼迪坐在擦鞋椅上时,鞋童给他提了一些建议,告诉他应该持有哪些股票——是的,鞋童都在玩股票。这件事让他悚然一惊。
鞋童主动提出建议这件事改变了肯尼迪的人生,他马上回到办公室,开始抛售股票。
实际上,他不但退出了市场,还积极做空了股票,并在随后而来的世纪崩盘中大发了一笔不义之财。
顶层并没有敲响警钟,但是,很显然,当鞋童都开始提供股票资讯时,就该是退出市场的时候了。注释标题JodyChudley,“JFKsFatherUsedaSimpleTricktoSpotMarketBubbles—andYouCanToo,”BusinessInsider,2017年10月12日,http:.businessinsider.how-to-spotstock-market-bubbles-2017-10.
但是,我无法在ProQuest关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数据库中找到这个故事的佐证。我能找到的最早提到鞋童向一位富有的大人物提供股票线索的记录是在伯纳德·巴鲁克1957年的回忆录中,但是,即使在回忆录里,这个故事讲述的也不完全是鞋童的话带来的顿悟。
鞋童的故事也有其他一些版本,在这些版本里,谈论股票的人是擦鞋匠、理发师或警察。譬如,《明尼阿波利斯晨报》1915年的一篇文章认为,一路上涨的市场并不会急转直下,原因如下:
我们并没有听说客房女服务员和擦鞋匠幸运地大赚一笔的故事。这样的传奇故事往往标志着市场已经上升到了顶点。注释标题“ConservativesBegintoRealizeValueofWarSpecialtyStocks,”MinneapolisMorningTribune,1915年7月26日,第15版。
1915年的这则叙事似乎不具备鞋童叙事的那种道德力量,因为它没有与任何灾难性的末日审判扯上关系,没有进行有效的道德说教,也没有成功地将故事与某位名人关联起来。
股市崩盘叙事与当下的相关性
虽然1929年的崩盘已经过去了很久,20世纪30年代的大部分时代思潮也已成昨日云烟,但是美国再次遭遇股市崩盘的可能性仍挥之不去,叫人心悸犹存。这一持续性经济叙事是1929年的持久遗产,它有可能会加剧股市下跌和信心下降造成的影响。而且,只要意识到有些人会根据这样的叙事思考行事,人们就有可能预期他人也会表现出这种让形势进一步恶化的反应。截至本书撰写之际,也就是2019年,股市崩盘的故事已经没有了传播力,但它仍然留在公众的脑海之中,并有可能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卷土重来。
政策制定者也许可以从房地产泡沫和股市崩盘叙事中吸取一些教训:在经济动荡期间,透过头条新闻和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具有真正分析价值的东西。我们也应当考虑到,某些改头换面之后重新登场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过往的故事和传说正是下一轮大起大落的脚本。
接下来两章介绍的经济叙事与前述经济叙事有所不同,因为它们引起了道德义愤和反击冲动。在这两章里,我们会研究一种显著的愤怒情绪:第17章是针对企业的愤怒,第18章是针对劳工的愤怒。这种愤怒的呈现形式有可能导致经济行为发生重大变化。
冲出豪门似鸟飞 知乎高赞答主:温酒的睡前故事(全2册) 全球神邸:我随机获得万界宝物 紫金陈:少年股神(全2册) 百龙传奇:人龙传 夏元 替身的我和白月光互穿了 谢邀:人在迪迦刚成邪神 灵域战仙 末世:开局爆出一只貂蝉 王牌狙击手(全5册) 穿书之黑化反派自救手册 上班第一天,我拒绝了无偿加班! 末日求生 魔王奶团敲凶哒 读美文库——再别康桥 超能富豪养成计划 村霸农女:傲娇夫君来种田 我的竹马是哭包 莲静竹衣代表作品合集(共8册)
穿越高富帅模板,开局王炸设定!王浩然原以为自己要踏上巅峰,享受钱权美人!结果激活天命大反派系统,主角变反派,打开方式妥妥有毒!但那又如何?重生型气运之子,拍灭!文娱型气运之子,趴着!高手下山型气运之子,盘着!等等自家女儿也是气运之子,还是重生回来的,还准备弄垮自己这个无良老爹,这局怎么破?...
自从村里的男人都去城里打工后,小小村医就成了全村女人唯一的慰藉。光瞅着根本不过瘾,她们还想碰碰,还想抱抱,最好是负距离的!...
贵为天之娇女,到头来却落了个家破人亡的下场。直到临死之前,才得知一切。重回十九岁,夏三小姐的人生信条只有活着,报仇。初遇时,他是尊贵神秘的柏海首富安氏之子,一片喧闹中,她当众扬言要与他私奔,就此成为厚颜无耻的代表。后来,安夏两家联姻的消息突然传出,满城哗然。人人都道夏家三小姐为攀高枝不择手段。目的达成的太过顺利,夏晚橙反倒有些畏缩。某人微笑,你说要私奔的时候,在骗我?...
同为穿越,她却直接穿越到了远古时代。开始与半兽人同居。既然来了,那就见证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吧。为了保命她开始学语言,教他们生活技能。然而,首领小哥只希望她不停的生孩子。这位小哥,我会种植农作物。我体力好。这位小哥,我会制造武器和用具。我体力好。这位小哥,我会生孩子。好,开始吧。...
从小被教育做人做事要稳健,谋而后动,三思而后行,准备充分再做的陈稳,接受了这种教育,却在游戏里对稳健有着特别的理解。发育好才能赢,那让对面发育不好,我岂不是就是双倍的发育?再把对面杀了,不就是四倍的发育了吗?哎,打野怎么来了?一个逻辑鬼才的封神之路!ps已有完本四百万字老书联盟之魔王系统,人品保证,放心入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