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5 产品经理的选拔与成长xINShuHaIGe CoM(第3页)

二是引入竞争机制。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即不要让一个公司的所有产品工作都由一个人负责,否则随着业务的无限成长,总会到达个人短板妨碍业务增长的时候(除非这个人的专业能力或管理天赋高,又擅长学习进化),成为企业的困难。虽然很多岗位都会遇到这种业务规模升级后需要换人的问题,但因为产品经理岗位跟业务和各团队联系紧密,需要考虑长期利益建设,且只能在业务实践中成长,所以换人的代价远大于其他岗位。条件允许的话,尤其是如果有相对独立一点的产品,可以尽早扶持第二个产品经理成长,有了竞争和对比,双方和双方团队可能更快成长,技术团队等合作部门的不满也可能减少或者更有针对性。

5.1.3如何培养好的产品经理

怎么培养好的产品经理?

第一,找一个有潜力的。

第二,将之放到一个有成长性的产品岗位上。

这样任务就完成80%了,若以上任一条件不满足,则无法培养出好的产品经理。

一方面,天赋和潜力决定了一个产品经理的成长速度和上限。另一方面,产品实践机会的质量也决定了一个产品经理的成长速度和上限。就好像缺乏军事天赋的人成不了孙子、韩信,但哪怕是军事天赋超过孙子、韩信的天才,如果生在和平年代或和平地区,即使入伍也没机会变成好将军。小规模战斗,即使多打几次且打得较好,能锻炼出的军事能力上限也还是较低的,如果想要能力有质的提升,则需要在大规模战争中学习,但这个级别的实践机会总是最稀缺的,要得到它,除了自己努力,还依赖时代性和偶然性。

那么剩下的20%又是什么?是培养产品经理对约束条件的权衡取舍,以及识人用人的能力。这些只能在事上教,只能通过一起分析解决一个个正在发生的问题实现教和学,只能通过一起分析每一次面试和一起讨论每一次员工评价来教和学,并在持续的产品迭代中持续验证、持续迭代和持续校准双方认知。所以,产品经理的教学也可以认为是师徒制的,每次能教或能影响的人非常有限,只是身边能密切讨论问题的寥寥数人,然后通过这寥寥数人继续去影响下一层能密切讨论问题的寥寥数人。

用户的体验也好,用户的自私程度和认知局限也好,各种正式非正式的制度习俗也好,各种技术、收入、成本、时间和组织因素也好,都只是互相冲突的约束条件。而产品经理最核心的能力修炼内容之一,就是掌握每一个约束条件的属性和弹性。只有在无数产品迭代和情境下应用、挑战和验证这些约束条件,才能逐渐理解它们的边界和弹性,然后在未来的新产品上熟练使用这些约束条件,以更高概率地实现创新和突破。

好的产品经理在很多情况下能为企业创造很高价值,但创造这些价值却也依赖岗位提供的资源和时代提供的市场机会。好产品经理也不可能独立成长起来,而是要依赖好的实践机会,依赖其他合作团队、市场机会。

一个成功产品是培养出一个好产品经理的必要条件,反之却不一定。当一种重要新技术或其他新要素找到合适应用,进入爆发期后,注定能创造巨大新价值,即使产品决策质量平庸一些,只要没被竞品拉开差距,也不会妨碍产品取得巨大的市场成功。(只有特定的“天选之子”能创造或能做到特定规模的产品,这样的情况虽然存在,但很难被证明或证伪。)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后期的今天,产品实践机会已经变成最稀缺的资源,为每个产品实践机会去寻找、配备好的产品经理是值得的,一个好产品经理能提高产品的成功率和发展天花板。

因为培养产品经理严重依赖产品成长性,所以很多产品经理都关心一个问题,怎么才能确定自己选择的产品未来会成功?换句话说就是,在复杂的历史进程面前,产品经理真的有可能理性推出正确的个人选择吗?

理性属于方法,只能保证提高决策质量,不能保证得到正确的结果。这是因为,你的当前决策只基于过往信息,哪怕你基于过往信息的决策是完美的,也不能决定未来结果。因为未来结果还取决于未来其他人的行为和世界的变化,对于这些未来的行为和变化,你最多能预知具有规律性的大部分,却一定无法预知所有小概率事件和不确定性变化。所以,如果把“通过理性推理得出正确的个人选择”定义为保证未来结果正确,除非你对未来的信息也能完美预知,你的当前决策才能决定未来结果,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的问题和讨论应该为真实的人服务,就要先把“理性”定义限制在人的能力范围内。

在人的能力范围内,怎么才算“通过理性推理得出正确的个人选择”?一个人做出决策或选择时,人们是无法判断这个选择是否理性的。要等多年以后,人们意识到他当初的选择带来的结果已经是最好的,其他选择的结果更差,而且他当初做选择时的判断逻辑已经抓住了这件事的关键变量,人们没再发现其他关键变量,这样的结果才能算是通过理性推理得出的,而不是侥幸命中的。所以,“通过理性推理得出正确的个人选择”,需要定义为:多年以后,人们未能发现更好的选择,且当时的判断逻辑已包含做这个决策所需的所有关键变量。

很多事就是没法进行理性决策,比如未来不确定性很大的事,比如理性思考的时间成本对结果影响特别大的事。绝大多数人对很多事件也是不可能做出理性决策的,因为他们对世界的规律性的认知严重不足,或对事件相关信息的了解严重不足。

综上所述,在复杂的历史进程中,通过理性推理得出正确的个人选择,在特殊条件下是可能的。这些特殊条件包括:首先,这件事必须是适合理性决策的;其次,你确信自己已掌握了决策所需的所有关键变量;多年以后,结果自证你现在的选择是正确的,推理已包含决策所需的所有关键变量。

5.1.4产品经理对企业的价值

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对一个企业的价值,影响因素众多,比如以下几项:

·企业对产品经理角色职能的认知和分工。

·企业的绩效体验取舍、创新保守取舍等偏好。

·所负责产品当前阶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高低。

·产品经理个人专业能力和推动能力的高低。

·产品即交易,企业以产品为媒介创造用户价值并和用户交换,为了促成交换,最能影响用户行为的变量有哪些,使用体验的边际ROI排在第几位。

除了以上几个维度,产品经理(对企业)的价值大小,可以简单总结成如下与三个关键变量有关的公式:

产品经理的价值=经验等级×平台匹配度×智慧等级

经验等级会随着时间而增长,新人入行从业一两年,肯定会有明显的进步和差距,但是,如果一直做同一件事,会有边际递减效应,五六年之后的经验差距就很小了。五年差不多是个分水岭,产品经理入行五年后,基本上对该有的知识技能,产品怎么生产、怎么迭代,企业内部机制,都学得差不多了,对这个领域所有的用户、市场、政策、竞争、供给和上下游情况的理解也比较稳定了,基于相同产品的经验等级很难再拉开明显差距,再之后就更多是靠个人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潜力、性格来拉开差距了。这都是与领域相关的。

平台匹配度指的是产品经理的个人能力发展是跟平台深度绑定匹配的,产品经理一换岗位,平台匹配度就可能大幅度降低,于是产品经理对新岗位的价值就大幅度下降。产品是团队合作工作的结果,产品经理是中枢性角色,他要跟企业内部的很多部门和很多团队合作。同时,因为产品经理的很多判断是有不确定性的,所以他和周围环境必须理念相对一致,才能比较愉快地推动工作,要不然就会遇到较多争议。

比如有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可能做过社交类产品,并且遇到了好的实践机会,做过知名产品,当下他可能值200万元年薪,但是当他重新选择去做搜索产品,或者外卖、游戏产品,他可能就远不值那么多钱了,因为更换业务后经验等级大幅贬值了,更换公司后平台匹配度就都没了,都要重新学习适应。所以高阶产品经理空降很难成功,这是重要原因之一,越高阶的产品经理越是这样。如果是智慧等级不高的产品经理,只要一换公司,年薪200万元的个人价值就可能变成50万元,产出能力只相当于一个普通产品经理。

但是,如果你的智慧等级高,换业务、换公司后依然可以保持个人价值。招高阶产品经理的时候,就应该看重这个,假如他智慧等级高,哪怕他换领域了,个人价值也不会下降的,因为他可能用半年时间就能把这个领域快速弄清楚。智慧等级高,就是做同样一件事,能比别人更快更深地洞察。这样的人来到新公司以后,会对新领域有新的洞察,而且他原来的经验和思考也能被带过来,与新领域结合产生新的“化学反应”。

如果是智慧等级不高的产品经理,自己不容易有新洞察和创新,只会把旧经验带过来做复制性工作。如果你挖他来就是做复制工作的,那没问题,但如果你挖他来是做新领域产品的,他的旧领域经验就没什么参考价值了。

所以,产品经理的个人价值对每个企业、每个领域来说都是不一样的。高阶产品经理跨公司空降很难成功,如果要提高成功率,要么是去相同领域复制产品(能用上经验等级),要么做新产品(反正什么都是新的,站在相同起跑线上),要么做灾后重建(不用太担心平台匹配度,因为这时候大家都是零起点),要么就是巨大新要素正在改变行业(顺风行船,顺势而为)。

5.1.5面试产品经理

面试一个产品经理,主要问两方面问题:

一是围绕他过去做过的某件事(一般是某个产品或某个功能,也可以是其他)进行深入提问。你开始为什么要做这个东西?你是怎么想到的?针对以后的情况你考虑了哪些方面和做了些什么?开始做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发现了什么?什么东西和原来理解的不一样了?又发现了哪些相关的洞察,你和外部市场上的其他人对其认知不一样?在迭代过程中又是怎么做的?你现在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有什么变化?如果再回到当初,你还会做什么?

就像这样围绕他做过的事情去判断他的洞察能力是不是高于平均水平。也就是说,绝对值,即所做产品的规模和成绩不是最重要的,还是要结合分母一起看。分母就是他做这些事所用的时间,他做过的产品事务的复杂性,他经历的市场环境和团队环境的挑战性。估计一个这种经验的产品经理应有能力的平均值作为参照系,再进行判断。不是说你做的产品规模大你就厉害,不是说你做过的事情多、管的人多,你就厉害,或者你的企业大、职级高、学校好你就厉害,这些都是分母,我们要找的是同等分母下的最大分子,这样的产品经理更可能在新岗位上有所成就。其实,这个时候如果候选人的表现差距不大,那么他的学校差,他做过的产品或待过的团队差,他的年龄小、经验少,反而可能是个优势,因为我们强调潜力优先,就是看重他可能带给企业的长期价值。天赋就是做同样一件事的认知、学习速度比别人快,或者上限更高,所以一定要以过去经历作为分母,以平均值为基准,来判断候选人潜力的高低。

二是问一件他不熟悉的事,必须是你熟悉而他不熟悉的问题,用这个问题来判断他在面对一个陌生问题时,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和角度去切入、分析和求解的,这其实是为了看他到目前为止形成的思维框架。如果只是要招一个人去负责一些产品细节和性能的优化,或者产品日常维护和沟通之类的执行性工作,不追求推动产品创新和突破的话,那其实招一个有一定经验的B类产品经理就可以。但如果你是要找一个真正对业务结果负责的产品经理,他就要有良好的思维框架,对用户、对社会有足够的认识,思维方法论成熟,既要会发散也要会权衡、会收敛,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追求产品的创新和突破。所以要问他一个他不了解的问题,看他是怎么拆解这个问题的。

问过这两方面的问题,有个基本判断后,对于B类产品经理一般就不会再问了,然后请候选人提问,回答后结束面试。但如果遇到一个疑似A类的人,或者是职级较高的产品经理,你们就会继续聊,这时的问题并不统一,而是根据对候选人的一些判断,针对性地互相交流以验证和进一步判断,这时关注的重点一般是候选人的性格、志趣和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面试前看一下简历,一般能快速获得信息,面试数量多了以后,你会发现,特别好和特别差的产品经理,一般来说在简历上反映出来的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

看简历的时候,通常需要考虑标签最大化效应。所谓标签最大化,是指人们爱用标签来最大程度美化自己,所以他可能是他特意给出的标签范围内最弱的那个。例如,如果一个人自称“从排名前三的学校毕业”,谁都不知道他具体从哪个学校毕业。候选人这么写简历,当然也不算什么过错,毕竟每个人都试图展示最好的自己,但我们可以根据标签最大化效应反推其能力。并且,还可以根据从后续面试中获取的信息,对照简历中的标签来判断候选人的总结能力和自我夸大的程度。

天才圣手  不装了,我是黑煞战神  谈婚论价  矿物与岩石图鉴  绝色锋芒:牛X王妃  女总裁的超级保镖  重生之凰临天下  驭兽魔后  毒宠小狂后  薄情前夫太凶猛  佣兵天下(二十年纪念版)  冰山总裁的至尊高手  野花图鉴  冤家路窄  总裁老公,适渴而止  造物主之我培植了怪兽文明  上古强身术  长生歌  御史大人你马甲掉了  神级保安  

热门小说推荐
脉脉梨花凉

脉脉梨花凉

梨花如雪,雪似梨花。世事翻覆,如一场大梦。少年生情愫,生离死别。一别经年,再重逢,他与她,是否还一如当初。他们如众生挣扎于红尘,然心怀家国,依然清醒通透。当往事一一揭开,他们再不放开紧握的手。...

丑妃逆袭:妖孽王爷欠调教

丑妃逆袭:妖孽王爷欠调教

作者倾城的经典小说丑妃逆袭妖孽王爷欠调教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现代杀手苏云芊,遭人背叛后却穿越古代,成为一个又肥又丑的侯门嫡女。还把堂堂摄政王,当成面首给酱酱晾晾。珠玉蒙尘,她恢复原貌光芒万丈。原本恨她入骨的摄政王,却跟在她身后卖萌撒娇求抱抱。王爷,民间传言您容貌倾城,权倾朝野,阴狠狂妄,却喜男色!杀了!王爷,民间还传闻你为了谣言,娶王妃堵悠悠众口。也杀了!额可这些好像都是王妃说的。那给我杀只鸡给王妃助兴。...

长生在武侠世界

长生在武侠世界

两千八百年前,一介顽童拜师陆信,一百年后,成为一统天下的始皇帝,其文治武功被称作千古一帝!两千五百年前,一位儒生进京赶考,差点猝死山中,被陆信所救,自此一代剑仙横空出世,一把剑,一壶酒,剑光所过之处,各大武林门派莫不臣服,他叫李太白!两千年前,一位褴褛女童卑微乞讨,陆信心生怜悯将其带走,二十年后,绝代女帝日月横空,...

帝国败家子

帝国败家子

上辈子太穷,所以这辈子要疯狂败家!...

我的神秘老公白雅免费阅读全文

我的神秘老公白雅免费阅读全文

她在逃跑途中,和神秘男人扯上关系。没想到他居然是高高在上,冷酷腹黑,且不近女色的顾凌擎...

萌妻当道:首席哪里逃

萌妻当道:首席哪里逃

萌妻当道首席哪里逃从爱到恨,再从恨到爱,邢露很累,但秦谨言就像是毒药,让她上瘾,欲罢不能。...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