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二、无为与有为
儒家的特别色彩就是想得君行道,想治理国家。孔子的栖栖皇皇,“知其不可而为之”,便是这种积极精神。孟子引旧记载,说“孔子三月无君则吊,出疆必载质(贽)”。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何等气象!孟子说大丈夫应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都是儒家的积极人生观。
但儒者在那列国对峙的时代,可以自由往来各国,合则留,不合则去,故他们还可以保存他们的独立精神和高尚人格。所以孟子还能说:
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孟子的弟子陈代劝孟子稍稍降低一点身分,劝他“枉尺而直寻(十丈为寻)”。孟子对他说御者王良的故事(《滕文公篇》下),末了他说:
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是阿合),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彼,何也?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这种不肯枉己而直人,不肯枉尺而直寻的精神,是古儒者留给后世的一种贵重遗风。
但中国一统之后,便没有这种自由选择的机会了。“择主而事”已成了一句空话。叔孙通“事十王”,多靠会巴结进身,后来居然制定一朝仪法,成为“汉家儒宗”,这便全不是那种不肯枉尺直寻的精神了。
在那班屠狗卖缯的公侯将相的手下想做点积极事业,本来不是容易的事。有点骨气的人大概都受不了这种环境的苦痛。少年气盛的贾谊,过湘水作赋吊屈原,他说:
斡弃周鼎,宝康瓠兮!(康瓠是大瓦器)
腾驾罢(疲)牛,骖蹇驴兮,
骥垂两耳,服监车兮!
我们可想见他的愤慨。他又说:
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鱼?
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他想冲到哪儿去呢?
历九州而相(相度)其君兮,
何必怀此都也?
但是在那统一帝国之下,他能飞往那儿去呢?
儒者是想积极有为的,而那个时代却是一个无为的时代。曹参、陈平、汉文帝、窦后都是实行无为主义的。
无为之治在当时确也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但那种敷衍苟安的政治,在儒家的眼里,自然不能满人意。这两种主张的冲突,在贾谊的《治安策》里最可以看出来。贾谊说: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冲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
不承认现状可以满人意,这便是有为主义的立场。天下已安已治,自然可以无为了;正因为天下不安不治,故必须奋发有为。
长沮、桀溺讥评孔子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孔子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正因为天下无道,故有栖栖皇皇奔走号呼的必要。贾谊对于当时的无为论,有这样激烈的批评:
国已屈矣,盗贼直须时耳。然而献计者曰:“毋动为大耳。”(夫无动而可以振天下之败者,何等也!)(此语据《新书·孽产子篇》补。)夫俗至大不敬也,至无等(即上文所谓“上下舛逆”)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毋为”!(《新书》“毋动”…“毋为”两毋字皆作“无”。)司为长太息者此也。
他攻击当时的大臣道:
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闲,以为大故。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虑不动于耳目,以为是适然耳。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
“是适然耳”是无为论者的自然主义。无为论的真义只是“听其自然”,而“不以人易天”。有为之论恰和这相反,恰是要用人力补救天然,处处要尽人事。贾谊说此意最明白: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夫人之所设,不为(则)不立,不植则僵,不修则坏。
这便是儒家的有为主义的要旨。贾谊之学出于河南守吴公,吴公学事李斯(《汉书》十八),李斯学于荀卿。荀卿曾说:“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荀子·儒效》)又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又说:“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荀子·天论》)又说:“唯圣人为不求知天。”(《荀子·天论》)这正是儒家传统的人事有为主义。陆贾、贾谊都代表这种积极态度。这种态度的要义只是认清天下的治乱和生民的安危都不是“天之所为”,乃是“人之所设”。
既是人之所设,便不许靠天吃饭,必须时时努力尽人事,因为这种事业是“不为则不立,不植则僵,不修则坏”的。
这种有为主义,董仲舒说的也很明白恳切。董仲舒是广川人,治《春秋》公羊氏之学,景帝时为博士。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举贤良文学之士,他以贤良对策(《汉书》六,此事在元光元年,即西历前134。《史记》一二二则说是在“今上即位”时。他对策中有“今临政而愿治七十余岁矣”一句,汉初至建元三年才有七十年,故齐召南定为应在建元5年。但依苏舆《春秋繁露》卷首的年表,仲舒对策似应在元光以前,故今从苏氏说,定此事在建元元年)。
武帝用他做江都王相。建元6年(前135),辽东的高庙被火烧了,他推说灾异,以为当“视亲戚贵属在诸侯远正最甚者,忍而诛之”。他的意思指淮南王。主父偃取其书,奏上去。
这时候,政府不敢得罪淮南王,故把董仲舒下吏,定为死罪。武帝特赦了他。他后来还做过胶西王相,病免家居,不治产业,以著书修学为事。朝廷有大事,时时差人到他家去请问他。他的死年不知在何年,苏舆假定为太初元年(前104)。
他的重要思想,散见于《汉书》之中(看严可均《全汉文》卷二三~二四)。他的《春秋繁露》,有近人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本最可用。康有为有《春秋董氏学》,也可参考。
董仲舒在他的对策第一篇里,提出“强勉”一个观念,他说:
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旋至而立有效者也。
从县令开始的签到生活 路过你生命的每个人 全球碎裂亿万份 开局继承神魔墓场 美漫:某科学界巫师的刺客无双 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 吕思勉文集·吕著中国通史(下) 毕业之后还要上的10堂英语课 斩妖从熟练度面板开始 乔国桢、周铁忠夫妇纪念文集 刚成人皇:开局亿倍暴击 小道青帝 猎妖神殿 大策划迷你Q 我是明末搬运工 暴力法神 吕思勉文集·吕著中国通史(上) 我真不想长生 妖魔世界里的武夫 豪门战神狂婿楚叶沈怡雪
一代战神秦九州重归都市,为弥补遗憾,搅动风起云涌,以不败之资横行四方,诸天震颤。...
浩瀚的宇宙中存在一颗与地球成量子共振的异星球,其上的文明程度远高于地球,修炼者借助这股共振之力可穿梭于两颗星球之间。某日异星球上一个修炼世家遭到了灭门。少主肉身遭到了毁灭,其胞姐携带他的灵魂来到地球。将他的灵魂殖入一个与他完全相合的儿童身窍中,他重生了。第一卷,讲述的是他在地球上艰难的修炼及和数位性格不同的女孩相识的故事,他的人品能力吸引了这些女孩,可他一时却不知谁是他的最爱一个...
一场救命之恩,霍先生被逼以身相许了。...
那一年,风云际会,大局待定。那一年,商界精英,涅槃重生。拥有年轻躯体,成熟思维的林熹,重回盛世,注定将有一番大的作为官场,合纵连横强势上位商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情场,桃运连连风流无边。书友群214926829完本作品官之图近400万字,人品保证。...
简介苹果新书已有200万字老书质量保障暑假来临,苏白觉得自己不用出门,所以也见不到万恶的情侣。但没想到的是,老爸直接给了自己一张船票,让自己有多远滚多远,不要打扰他和老妈的二人世界。在这一刻,苏白又明白父母是真爱,自己是多余的道理。乘船离开这片伤心之地,但没想到的是,一场海难直接让他流落荒岛。好在倒霉蛋但不止他一个,居然还有隔壁S大校花林梦瑶。更没想到的是,救下林梦瑶之后,她居然要自己负责。多年以后,林梦瑶抱着苏白,轻微吐了一口热气问道小白!我们再要个孩子吧苏白看着地上爬滚的三...
重生八零憨妻辣么甜重活一世,让周家过上富裕日子,最后和林榆木再来一场完美金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