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不过杜预留下的一些珍贵手札以及专门写了批注的一些书籍,这些家臣们倒是好好保护,权当是对于他们这位老主人的怀念和敬重。不然的话杜英可能连这些都看不到。
不得不说,杜武库这名号不是白来的,杜预用很多浅显易懂的语言详细解释了自己的理解,并且还附上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历史事件,更甚至是他曾经亲自指挥的战斗经历作为参照。
这自然让杜英获益匪浅。
或许这就是大佬的能耐吧,好几代人之后,还能攘助于子孙。
不过杜英现在还有更为担忧的一件事,不是杨盘,不是林弊,也不是韦逵,而是桓温。
因为对于现在的杜英来说,不管他能不能算计到韦逵,至少韦逵本身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扭转双方对立的格局。至于林弊,杜英现在还摸不透,而杨盘,已经是杜英案板上随时可以宰割的了,不足为虑。
如果不是需要利用他钓鱼,杜英早就已经杀了他,以备不测。
杜英之所以这么有信心,是因为他知道历史上桓温北伐的前期,相当的顺利。
前秦氐人是征服关中群雄而起,对于关中各家,比如韦氏,秦国还是很强大的存在,包括凉州那边也是秉持着相同的态度。而实际上秦国到底建立时间太短,又只有关中久战之地,再加上内部氐人和羌人之间还存在矛盾,所以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或者说一句扎心的,瘸子里拔将军,秦国的崛起是因为他们是关中一堆已经打残了的势力之中比较强的,再加上从苻洪到苻健,两代雄主牢牢把握住了机会罢了。
秦国对上桓温,并没有多少还手之力。
之前在南阳、武关,连战连败,就已经足以给人提醒。
只可惜关中人看到的依旧还是关中的事,在他们看来,武关后还有商洛,商洛后还有蓝田,秦国大军云集,如何还打不过一个劳师远征的桓温?
殊不知历史上,这些他们看去牢固的防线、强大军队,几乎被桓温打的抱头鼠窜,最后只能依靠坚守长安、拖到晋朝内部开始有意识地限制桓温,秦国才算是熬了过去。
因此不管韦氏现在有多强大,杜英都知道,转眼他们最大的靠山就会自顾不暇,而这么短的时间内,韦氏也不可能征服杜氏。
所以杜英至始至终担忧的,还是桓温到来之后,自己应该如何自处。
是以本地豪强的身份彻底融入桓温军中,和桓温共进退,看看能不能拿下长安以竟全功,还是干脆坐实了凉州兵马的身份,作为盟友和桓温一起作战,就算桓温离开,自己也已经在关中站稳脚跟。
不管怎么说,杜英都知道,整个桓温北伐的关键在于长安。桓温不管前期打的如何嚣张,后期不能快速拿下长安,后方粮草一吃紧,就只能铩羽而归。
归根结底,桓温是桓温,东晋是东晋!
主持东晋的,是王谢世家,而不是桓温。
桓温和之前的陶侃等人一样,在王谢世家眼中,终究只是一把对外的刀,因此他们不可能允许这把刀在外面晃悠太长时间,也不可能允许这把刀拿下关中这种能够实现南北割据的地盘。
拖后腿是必然的。
历史上的王猛就是因为看懂了这一点,所以宁肯拒绝了桓温的邀请也要继续等下去。
假如桓温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长安,那么杜英也不想跟着桓温混,因为那意味着自己肯定要被卷入王谢两家和桓温这种方镇之间无休止的相互倾轧之中。
一个个都是大佬,自己到时候怎么死的可能都不知道。
read3();
强者为王陆凡苏清一 主角杨擎天林采薇 我什么都能演 女神的贴身护卫 陈扬林清雪 你赐我的凉薄时光 学霸每天上综艺[快穿] 惦你念你 全宇宙都在氪金养我 风水师秘记杨擎天林采薇 不循(重生) [综武侠]无意中拆CP了 大佬被美人所困 风水师秘记灵异13号 情根深种:总裁每天都想宠 异国猎宝档案 反派娘娘又被翻牌子了 强者为王 男主在线装拙[快穿] 风水师秘记
何为圣?享人间香火者为圣,受万民景仰者为圣。******************书友群(老群)126169399(☆高山草屋☆)(新群)62246603(圣道)******************(有一年未断更经历,老书长生大帝近253万字已经完本,请各位新老书友多多支持。)...
关于大神祖王缘何为虚,缘何为无?缘何为仙,缘何为神?虚无归源,仙神异路。神登绝巅,御世缔神。太极太素太始太初太易,五太驭宇百神谱上,昆仑守灵执掌乾坤探寻宇世五太,揭见神祇之妙,就在大神祖王。企鹅群292651220,验证为书名。...
盘古创世,苍天青天黄天历经无尽岁月,压制道祖,掌控玄黄大世界诸般法则!天下大乱,平地生危,乾坤无道,三界失衡!风勿语,一个弃子破界而来,被我玄黄世界上古神魔所救,铸神体,炼元神,融法则,且看他如何一步步逆流而上,踏破诸天!...
这是一个穿越做小人物的故事。不经意间,赵兴成了一名宋朝人,他交往的对象不乏名传千古的词人遗臭万年的大贪官逼上梁山的大盗艳名四播的绝代风华。这是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时代,这里有真情浪漫的千古好男人有闪烁千年的诗歌佳句有精彩纷呈的商业性歌舞表演和花样百出的商业竞争在这个瑰丽的时代里,赵兴处身其中,如鱼得水地享受这时代的雅致人生。本书中没有朝堂争斗没有官吏倾轧。本书描写的只是宋代市井人的世界观。或许,书中的内容颠覆了你对宋代的惯性思维,但请你细细品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