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7章(第1页)

而学生呢?他们绝大多数都能老师指到哪里,他们做到哪里。他们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我曾在一个黑板报上看到一个学生填的词,其中有两句:&ot;松涛声低,读书声高。&ot;描写学生高声朗读外文的情景,是很生动的,也是能反映实际情况的。今天,老师教书不是为了吃饭,更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学生念书,也不是为了文凭。师生有一个共同的伟大的目标。他们既是师生,又是同志。这是几千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的现象。

如果有人对同学们谈到我前面写的情况,他们一定会认为是神话,或是笑话,他们决不会相信的。说实话,连我自己回想起那些事情来,都有恍如隔世之感,何况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呢?然而,这都是事实,而且还不能算是历史上的事实,它们离开今天并不远。抚今追昔,我想到师生之间的关系的变化而感慨万端,不是很自然吗?

想到这些,也是有好处的。它能使我们更爱新中国,更爱新北京,更爱今天。

我要用无限的热情歌颂新北京的老师,我要用无限的热情歌颂新北京的学生。

1963年4月7日

第44节:进入哥廷根大学

进入哥廷根大学进入哥廷根大学

在清华大学毕业以后,我万般无奈回到济南省立高中,当了一年国文教员。当时有一个奇怪的逻辑:写上几篇散文什么的,就算是作家;只要是作家,就能教国文。我就是在这样逻辑的支配下走上了国文讲台的。我能吃几碗干饭,我自己心里有底儿。留学镀金之梦未成,眼前手中的饭碗难捏,因此终岁郁郁寡欢。谁料正在这个关键时刻,命运之神--如果有这样一位神灵的话--又一次来叩我的门:我考上了清华大学同德国协议互派的交换研究生。这第二次机遇的意义决不下于第一次。如果没有这一次机遇的话,我终生大概只能当一个手中饭碗随时都摇摇欲坠的中学教员。至于什么学术研究,即使真如我在上面所说的那样有一个&ot;轫&ot;,这个&ot;轫&ot;即使&ot;发&ot;了,科研之车走不了几步,也会自动停下来的。

我于一九年夏取道西伯利亚铁路到了德国柏林,同年深秋到了哥廷根,入哥廷根大学读书。哥廷根是一座只有十万多人口的小城,但是大学却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历代名人辈出,是一座在世界上有名的大学。这一所大学并没有一个固定而集中的校址,全城各个角落都有大学的学院或研究所。全城人口中约有五分之一是流转不停的大学生。

德国大学有很多特点,总的精神是绝对自由。根本没有入学考试,学生愿意入哪个大学就入哪个。学习期限也没有规定,也无所谓毕业,只要博士学位拿到手,就算是毕了业。常见或者常听说,中国某大学的某教授是德国某大学毕业的,我觉得非常好笑,不知道他的&ot;毕业&ot;指的是什么。这只能蒙蔽外行人而已。一个学生要想拿到博士学位,必须读三个系:一个主系,两个副系。这些系全由学生自己选定,学校不加干涉。任何与主系不相干的系都可以作为副系。据说当年有一个规定:想拿哲学博士学位,三个系中必须有一个是哲学。我去的时候,这个规定已经取消了。听说汉堡有一位学数学的中国留学生,主系当然是数学,两个副系确实有点麻烦。为省力计,他选汉学当副系之一。他自以为中国话说得比德国教授要好,于是就掉以轻心,不把德国教授看在眼中。论文写成后,主系教授批准他口试。口试现场,三系教授都参加。汉学教授跟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开口问他:&ot;杜甫与莎士比亚,谁早谁晚?&ot;大概我们这一位青年数学家对中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史都不太通,只朦朦胧胧地觉得杜甫在中国属于中世纪,而莎士比亚在英国则似乎属于茫昧的远古。他回答说:&ot;莎士比亚早,杜甫晚。&ot;汉学教授没有再提第二个问题,斩钉截铁地说:&ot;先生!你落第了!&ot;可怜一个小玩笑,断送功名到白头。

学生上课,也是绝对自由的,可以任意迟到,任意早退。教授不以为忤,学生坦然自若。除了最后的博士论文口试答辩以外,平常没有任何考试。在大课堂上,有的课程只须在开始时请教授在&ot;学习簿&ot;(studienbuch)上签一个名,算是&ot;报到&ot;(anldung),以后你愿听课,就听;不愿意听,就不必来。听说,有的学生在&ot;报到&ot;之后,就杳如黄鹤,永远拜拜了。有的课程则需要&ot;报到&ot;和课程结束时再请教授签字,叫做abldung(注销),表示这个课程你自始至终地学习完了。这样的课程比较少,语言课都属于此类。学生中只&ot;报到&ot;而不&ot;注销&ot;者大有人在。好在大学并不规定结业年限。因此,德国大学中有一类特殊人物,叫做ewir

student(永恒的学生),有的都有了十年、二十年学习的历史,仍然照常&ot;报到&ot;不误。

第45节:十年回顾(1)

当-个学生经过在几所大学游学之后最后选定了某一所大学、某一个教授,他便定居下来,决定跟这位教授作博士论文。但是,到了此时,教授并不是任何一个学生都接受的,他要选择、考验。越是出名的教授,考验越严格,学生必须参加他的讨论班(sear)。教授认为他孺子可教,然后才给他出博士论文的题目。如果认为他没有培养前途,则坦言拒绝。博士论文当然也有高低之分,但是起码必须有新东西、新思想、新发现;不管多大多小,必须有点新东西,则是坚定不可移的。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买博士论文的现象,但我在德国十年,还没有听说过,这是颇为难得的。博士论文完成时间没有规定,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据我看,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要有新发现,事前是无法制订计划的。中国大学规定博士论文必须按期完成,这是不懂科研规律的一种表现,亟须加以改正,以免贻笑方家。

十年回顾十年回顾

自己觉得德国十年的学术回忆好像是写完了。但是,仔细一想,又好像是没有写完,还缺少一个总结回顾,所以又加上了这一段。把它当作回忆的一部分,或者让它独立于回忆之外,都是可以的。

在我一生六十多年的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德国十年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性的十年。我在上面已经提到过,如果我的学术研究有一个发轫期的话,真正的发轫不是在清华大学,而是在德国哥廷根大学。

但是,这个十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十年,有它辉煌成功的一面,也有它阴暗悲惨的一面。所有这一切都比较详细地写在我的《留德十年》一书中,读者如有兴趣,可参阅。我在上面写的我在哥廷根十年的学术活动,主要以学术论文为经,写出了我的经验与教训。我现在想以读书为纲,写我读书的情况。我辈知识分子一辈子与书为伍,不是写书,就是读书,二者是并行的,是非并行不可的。

我已经活过了八个多十年,已经到了望九之年。但是,在读书条件和读书环境方面,哪一个十年也不能同哥廷根的十年相比。在生活方面,我是一个最枯燥乏味的人,所有的玩的东西,我几乎全不会,也几乎全无兴趣。我平生最羡慕两种人:一个是画家,一个是音乐家。而这两种艺术是最需天才的,没有天赋而勉强对付,决无成就。可是造化小儿偏偏跟我开玩笑,只赋予我这方面的兴趣,而不赋予我那方面的天才。《汉书&iddot;董仲舒传》说:&ot;古人有言曰:&ot;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ot;&ot;我极想&ot;退而结网&ot;,可惜找不到结网用的绳子,一生只能做一个羡鱼者。我自己对我这种个性也并不满意。我常常把自己比作一盆花,只有枝干而没有绿叶,更谈不到有什么花。

一生的远行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  季羡林谈人生  真话能走多远  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  大唐西域记  病榻杂记  学问人生  季羡林谈写作  我授徒亿万倍返还!  阅世心语  另一种回忆录  白说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留德十年  贤行润身  季羡林的人生哲理:忆往述怀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牛棚杂忆  我的人生感悟  

热门小说推荐
冠军之心

冠军之心

周先生,我们注意到您小时候曾经涉猎过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围棋跳棋五子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书法绘画吉他音乐等多方面的领域,那这是否意味着就算您当初不选择足球做您的职业,您在其他领域也一样可以取得如今的成功?这个嘛只有在足球上,我才有远不止三分钟的热度。所以之前我们列举的那些都只是您三分钟...

狂婿临门离月醉

狂婿临门离月醉

四年之前,家族被灭,林凡沦为家族余孽,机缘巧合成为上门女婿。为了复仇,他消失三年,浴血奋战,成为天下战神,傲世无双!战神归来,只为那个单纯善良的女孩苦等三年当我执起你的手,这天下便再无一人可欺你,辱你!!...

阴婚不散:我错了求放过

阴婚不散:我错了求放过

二十一世纪屌丝女,终日沉迷网络小说,幻想着一朝穿越,附带各种金手指,开启自己开挂一般的人生。却没曾想,穿越成了个代嫁新娘,还嫁给一个冥界之人,这便尴尬了...

我的当铺系统

我的当铺系统

房东陈旭得到一个当铺系统,客人典当物品就是剥夺客人的气运点,陈旭能用剥夺而来的气运点进行抽奖。博美牙刷快速清洁牙齿,防恶臭!百科剃须刀全方位360度无死角清洁毛须。百科低音炮听歌看电影最佳选择之一。节電风扇最佳节约电能,持久降低电量。我勒个去?这就是抽奖的物品?我怎么有种被坑了的感觉!为了幸福,为了抽到更牛逼,更拉轰的物品,陈旭只能化身为神棍忽悠客人,客人们乖乖奉献你们身上的气运点吧!粉嫩新人捂菊求推荐收藏啊!已签约!放心收藏,绝对完本!...

单身有爱

单身有爱

钟文丽(女)的征婚启事说凡是来应征的每人奖励五千块钱,经过各种媒体的宣传立刻传遍大江南北,应征者络绎不绝,在这些应征人里,竟然有曾经抛弃过钟文丽的陆小康,经过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曲折故事,终于有情人成为眷属...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