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4章(第1页)

佛教是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在印度东部兴起的宗教之一,是反对西北部的婆罗门教的,所以佛祖坚决拒绝使用婆罗门教的经堂语梵文。梵文在当时还没有取得像后世那样煊赫的地位。它只是一种文化和文学的语言,还没能成为官方使用的政治语言。

释迦牟尼悟到了教义,找到了一些徒众,有了一种供他使用的语言,于是就开始&ot;转法轮&ot;--传教。第一次说法的内容大概是关于&ot;四圣谛&ot;--苦、集、灭、道的,|福哇小!說下≈載站|此时当然还不会有什么佛典(kanon)。哥廷根座谈会上,学者们心目中的佛典是包括经、律、论一整套的典籍,这在释迦牟尼生时是根本不可能形成的。bechert说,最古的佛典是属于律部的,这是隔靴搔痒之谈,绝对靠不住。我想拿《论语》来作一个例子或者依据,推测一下佛教urkanon形成的过程。孔子的一些行动和同弟子们的一些谈话,被弟子们记了下来,积之既久,遂形成了《论语》。释迦牟尼恐怕也会有类似的情况。他常说的一些话,被弟子们记在心中,扩而大之,逐渐形成了一些经典中的核心。区别只在于,中国的《论语》保留了原型,没有继续发展成为成套的有体系的经典,有如天主教和耶稣教的《新约》、《旧约》,以及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佛教经典的形成走的是另一条路,结果形成了一套汗牛充栋的经典宝库,而没有一部为各派所共同承认的宝典。后世产生的经典也往往标出&ot;佛说&ot;,这当然是绝对不可靠的。

印度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有文字呢?确切时间还不能十分肯定。反正阿育王(约公元前275年-232年)时代已经有了文字。有了文字,佛典就能够写定。写定的时间可能早到公元前二世纪末。在这里又出了一个佛典梵文化的问题,这个现象可能与佛典的写定同时并举。什么叫&ot;梵文化&ot;?原来佛典的语言是俗语,主要是古代半摩揭陀语。后来,这种俗语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也包括政治方面的原因,不能适应需要。政治界和宗教界都想找一个能在全国都通用的语言,选来选去,只有原来被佛祖所拒绝的梵语最符合条件。于是就来了一个所谓&ot;梵语复兴&ot;(sanskrit

renaissance)。佛典也借这个机会向梵文转化,这就是&ot;梵文化&ot;。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最初俗语成分较多,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俗语成分渐减,而梵文成分渐增。这样的语言就被称为&ot;佛教梵语&ot;或&ot;混合梵语&ot;(hybrid

sanskrit)。

以上是我在《三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这一篇论文中,对一九七六年在哥廷根举行的&ot;最古佛教传承的语言&ot;座谈会上所发表的论文的意见。论文的最后一部分中,我又综合地讨论了下面六个问题:

第73节:回到祖国(26)

(一)什么叫&ot;原始佛典&ot;;(二)耆那教经典给我们的启示;(三)摩揭陀语残余的问题;(四)所谓&ot;新方法&ot;;(五)关于不能用&ot;翻译&ot;这个词的问题;(六)汉译律中一些有关语言的资料。

这些问题前面都有所涉及,我不再一一加以解释了。

4?《〈罗摩衍那〉在中国》(附英译文)

中国翻译印度古代典籍,虽然其量大得惊人,但几乎都是佛经。大史诗《罗摩衍那》虽然在印度影响广被,但因为不是佛经,所以在我的全译本出现以前的二千余年中中国并没有译本,至少对汉文可以这样说。我这一篇论文就是介绍《罗摩衍那》在中国许多民族中流传的情况的,共分以下几个部分:

一,《罗摩衍那》留在古代汉译佛经中的痕迹;二,傣族;三,西藏;四,蒙古;五,新疆:(一)古和阗语,(二)吐火罗文a焉耆语;结束语。

前五部分的内容,我在这里不谈了,请读者参看原文。我只把&ot;结束语&ot;的内容稍加介绍。我谈了下列几个问题。

一、罗摩故事宣传什么思想?印度的两个大教派都想利用罗摩的故事为自己张目。印度教的《罗摩衍那》宣传的主要是道德伦常和一夫一妻制。佛教的《十车王本生》则把宣传重点放在忠孝上。至于《罗摩衍那》与佛教的关系,有一些问题我们还弄不清楚。两者同产生于东印度,为什么竟互不相知呢?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罗摩的故事晚于《梵书》,而早于释迦牟尼。

二、罗摩的故事传入中国以后,有关的民族都想利用它为自己的政治服务。傣族利用它美化封建领主制,美化佛教。藏族利用对罗摩盛世的宣传,来美化当地的统治者。

三、汉族翻译的罗摩的故事,则强调伦理道德方面,特别是忠和孝。我总怀疑这是译经的和尚强加上去的。中国古人说:&ot;不孝有三,无后为大。&ot;人一当了和尚,不许结婚,哪里来的&ot;后&ot;呢?而许多中国皇帝偏偏好以孝治天下。这似乎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于是中国佛教僧徒就特别强调孝,以博得统治者和人民大众的欢心,以利于佛教的传播。

四、中国人不大喜欢悲剧。罗摩故事在印度是一个悲剧,中国编译者则给了它一个带喜剧色彩的收尾。

五、罗摩的故事传到了中国,被一些民族涂上了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最后,我谈到了《清平山堂话本》卷三中的《陈巡检梅岭失妻记》。这个话本一方面与罗摩的故事有相似之处;另一方面,又与《西游记》的神猴孙悟空有某些瓜葛。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顺便说一句:这篇论文有英译本。

5?《新博本吐火罗语a(焉耆语)〈弥勒会见记剧本〉第三十九张译释》

这里译释的是新博本《弥勒会见记剧本》第三十九张两页。详细说明已见一九八三年4,这里不再重复。

此文有英译文。见下面7。

6?《〈薄伽梵歌〉汉译本序》

我在这篇序言中主要介绍了印度三位学者对《薄伽梵歌》的意见,他们是高善必(d?d?kosabi)、basha和恰托巴底亚耶(插tadhyaya)。我认为,这三位学者对此书的意见各有独到之处,其余印度和印度以外的学者们的意见,多得不可胜数,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我一概省略了。在序言的最后两段中,我提出了一个&ot;天国入门券越卖越便宜&ot;的观点。这个观点在我脑海里不断发展,到最后就形成了一个宗教发展的规律:用越来越少的身心两个方面努力得到了越来越大越多的宗教的满足。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学时我曾专门讲过一次。我个人认为,这是发前人所未发的观点或者规律。

7?translationfrotheto插rianaitreyasaiti-nāt&iddot;akathe39thleaf(2

pas)76yq1?3911and1?3912ofthexjiangeuversion

已见上面5。

8?《自序--〈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在这一篇&ot;自序&ot;中,我主要讲了我学习&ot;佛教梵语&ot;开始时的情况,接着又讲了我写《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和《再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的来龙去脉。《再论》写于一九五八年。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德国梵文学者、我的朋友bechert的。在这一篇&ot;自序&ot;的最后,我提出了我研究&ot;佛教梵语&ot;的用意。我不是为研究语法变化而研究语法变化的,我希望把对佛教梵语和印度佛教史的研究结合起来。

季羡林的人生哲理:忆往述怀  我授徒亿万倍返还!  学问人生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  真话能走多远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季羡林谈写作  一生的远行  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  贤行润身  季羡林谈人生  病榻杂记  阅世心语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我的人生感悟  留德十年  大唐西域记  牛棚杂忆  另一种回忆录  白说  

热门小说推荐
冠军之心

冠军之心

周先生,我们注意到您小时候曾经涉猎过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围棋跳棋五子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书法绘画吉他音乐等多方面的领域,那这是否意味着就算您当初不选择足球做您的职业,您在其他领域也一样可以取得如今的成功?这个嘛只有在足球上,我才有远不止三分钟的热度。所以之前我们列举的那些都只是您三分钟...

狂婿临门离月醉

狂婿临门离月醉

四年之前,家族被灭,林凡沦为家族余孽,机缘巧合成为上门女婿。为了复仇,他消失三年,浴血奋战,成为天下战神,傲世无双!战神归来,只为那个单纯善良的女孩苦等三年当我执起你的手,这天下便再无一人可欺你,辱你!!...

阴婚不散:我错了求放过

阴婚不散:我错了求放过

二十一世纪屌丝女,终日沉迷网络小说,幻想着一朝穿越,附带各种金手指,开启自己开挂一般的人生。却没曾想,穿越成了个代嫁新娘,还嫁给一个冥界之人,这便尴尬了...

我的当铺系统

我的当铺系统

房东陈旭得到一个当铺系统,客人典当物品就是剥夺客人的气运点,陈旭能用剥夺而来的气运点进行抽奖。博美牙刷快速清洁牙齿,防恶臭!百科剃须刀全方位360度无死角清洁毛须。百科低音炮听歌看电影最佳选择之一。节電风扇最佳节约电能,持久降低电量。我勒个去?这就是抽奖的物品?我怎么有种被坑了的感觉!为了幸福,为了抽到更牛逼,更拉轰的物品,陈旭只能化身为神棍忽悠客人,客人们乖乖奉献你们身上的气运点吧!粉嫩新人捂菊求推荐收藏啊!已签约!放心收藏,绝对完本!...

单身有爱

单身有爱

钟文丽(女)的征婚启事说凡是来应征的每人奖励五千块钱,经过各种媒体的宣传立刻传遍大江南北,应征者络绎不绝,在这些应征人里,竟然有曾经抛弃过钟文丽的陆小康,经过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曲折故事,终于有情人成为眷属...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