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如来于初夜时,默然而过。于中夜分,安慰大众,令生欢喜。
至后夜已,唤五跋陀罗而告之言:汝等应知,出家之人有二种障。
何等为二?一者心着欲境而不能离。是下劣人无识凡愚,非圣所行,不应道理,非解脱因,非离欲因,非神通因,非成佛因,非涅盘因。二者不正思维,自苦其身而求出离。过现未来皆受苦报。
比丘!汝等当舍如是两边。我今为汝说于中道。汝应谛听,常勤修习。何为中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如是八法名为中道。
佛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所谓苦谛、苦集谛、苦灭谛、证苦灭道谛。比丘!何等名为苦圣谛?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蕴苦,如是名为苦圣谛。何等名为苦集圣谛?所谓爱取有,喜与贪俱,悕求圣乐。如是名为苦集圣谛。何等名为苦灭圣谛?所谓爱取有,喜与贪俱,悕求圣乐,尽此一切。如是名为苦灭圣谛。何等名为证苦灭圣谛?即八圣道,所谓正见,乃至正定。此即名为证苦灭圣道谛!
初转法轮的内容,大体上就是这个样子。后来初期佛教教义被归纳成三句话,称之为&ldo;三相&rdo;或者&ldo;三法印&rdo;: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释迦牟尼首转法轮,这三个法印几乎都包括在里面了。其中的&ldo;诸法无我&rdo;,是佛教重要教义,是佛教与婆罗门教斗争的重要武器。&ldo;无我&rdo;,梵文叫ahtan,意思是所谓&ldo;我&rdo;(tan)是并不存在的,它是由初转法轮中讲到的五盛蕴(色、受、想、行、识)组成的,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没有实体。这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到的真理。佛教僧侣以及居士,如果想悟到什么东西,他们首先必须悟到&ldo;无我&rdo;。事实上中国人确已悟到&ldo;无我&rdo;了,比如徐增《唐诗解读》卷五说:&ldo;行到水穷处,去不得处,我亦便止,倘有云起,我便坐而看云起,坐久当还,偶值林叟,便与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则不能以定还期矣。于佛法看来,总是无我,行无所事。行到是大死,坐起是得活,偶然是任运,此真好道人行履,谓之好道不虚也。&rdo;这是徐增对王维《终南别业》那一首着名的诗的解释。我认为是抓住了要领的。
总之。我认为,要讲&ldo;悟&rdo;到什么,首先要悟到&ldo;无我&rdo;。
第17章做诗与参禅(2)
但是,仅仅悟到这个程度,还是很不够的。佛教从小乘开始,随着社会的前进,逐渐向大乘过渡。大乘最根本的教条,从信仰上来说,是菩萨思想,要广度众生,比起声闻乘来,要广大得多了。在教义方面,这表现在最早出现的《般若经》中。《般若经》的主要思想是:法无自性,即所谓法空的思想。&ldo;空&rdo;,梵文原文是unya,意思是&ldo;空虚&rdo;。许多大乘的重要经典,如《法华》、《华严》等等,其主要思想都是建立在般若基础上的。所谓&ldo;般若性空&rdo;者即是。我在这里没有可能详细介绍大乘中观派、瑜伽行派的共同点和不同之点。不管是所谓&ldo;空宗&rdo;,还是所谓&ldo;有宗&rdo;,其根本教义都是讲空。中观派讲空讲得过了头,连&ldo;佛性&rdo;&ldo;真如&rdo;等等都想空掉。这动摇了大乘的信仰基础,因此有宗就出来加以纠正或者补充。他们之间没有根本矛盾。
什么叫&ldo;空&rdo;呢?《中论》第二十四品说:&ldo;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rdo;&ldo;法&rdo;,指的是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因缘生成,本身是不存在的,所以称之为空。佛家这一套烦琐哲学,同我现在要讨论的东西,没有多么重要的关系,姑且置而不论。
总之,要讲悟,悟到了&ldo;无我&rdo;,还不够,必须再提高一步,要悟到&ldo;空&rdo;。
我在上面回答了我提出来的两个问题:什么叫&ldo;悟&rdo;?&ldo;悟&rdo;到了什么东西?&ldo;悟&rdo;,同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得真理,是一脉相承的。悟得的东西低层次的是&ldo;无我&rdo;,高层次的是&ldo;空&rdo;。禅宗的思想基础是大乘空宗。因此悟空对中国禅僧和禅学诗人,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禅宗的几个祖师爷所悟得的,也就是这个空。我从五祖弘忍和六祖慧能谈起。我现在根据《坛经》把他们两人一段公案简略地介绍一下。
(六)上座神秀题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七)五祖念了偈以后,对神秀说:&ldo;汝作此偈,见即未到,只到门前,尚未得人。&rdo;对他是不够满意的。
(八)慧能是不识字的,也作了一偈,请一解书人题在壁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又偈曰: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五祖认为慧能悟道,便把衣钵传给了他,并且说:&ldo;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rdo;神秀和慧能的两偈,其区别一看便知:神秀悟空悟得不够。
&ldo;无我&rdo;的思想,&ldo;空&rdo;的思想,一旦渗入中国的诗歌创作,便产生了禅与诗密不可分的关系。禅与诗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相互起作用的。正如元好问在《赠嵩山隽侍者学诗》中所说的:&ldo;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rdo;
四、禅与中国山水诗
禅与诗的密切联系首先或者主要表现在山水诗上。
为什么会产生山水诗呢?(我觉得,山水画的出现也与此有关。)悟&ldo;无我&rdo;或者悟&ldo;空&rdo;,最好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主观条件,指的是心灵中的悟解;一个是客观条件,指的是适当的自然环境,以远离尘嚣的山林为最理想。身处闹市也不是不可以静悟。陶渊明的诗:&ldo;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rdo;陶渊明是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人。他也许有自己的一套修养方法,这里暂且不谈。佛家的禅僧或者接受参禅思想的诗人,据我的观察,有一套不同的办法。他们往往遁入深山野林最寂静,不受尘世干扰的地方去静悟。中国古诗说:&ldo;天下名山僧占多&rdo;,正表示了这种情况。但是,佛教初入中国的时候,并不是这个样子。传说是中国最早的佛寺白马寺,建筑在洛阳城外,并不在山中。
后来仍然有在城市中建庙的习惯,《洛阳伽蓝记》中记述的寺院,几乎都在城内。一直到了唐代,长安城中的寺院还是很不少的。此风流传,至清不衰。可见佛寺并非一定要建在山上。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可能从晋代起,山林中建庙的风气就开始了。从此就开始了名山与名刹互相辉映的局面。中国的禅宗初祖达摩于梁武帝时期(6世纪前半)来华以后,在洛阳他不住在白马寺,而住在嵩山中的少林寺,可以透露个中消息。
既然讲到达摩,我索性把达摩的禅法以及大小乘禅法的区别也简略地介绍一下,以利于对中国禅宗的了解。禅,在印度有其根源,梵文是dhyna,巴利文是jhha,音译为&ldo;禅&rdo;,原意是&ldo;冥想&rdo;,英文叫ditation。我在上面已经说过,传到中国来以后,汉末安世高的禅法属于小乘,与属于大乘的禅宗的禅法完全不同。小乘禅法有所谓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八定之说。&ldo;四禅&rdo;指的是静坐冥想时精神统一的四个阶段,梵文称之为dhyna-cattaya。
嫁给权倾天下的九千岁冲喜,她诅咒他早早归天,好分家产。谁知他是假宦官,还要她给他生孩子!...
作者公子米的经典小说帝国总裁,撩个宝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第一次?有有经验男人低笑,眼神意味不明。薄倾大着胆子直接把醉酒的席靳衍睡了!没办法,自己缺钱,他就是钱!五年后,席少一言不合直接丢了个软萌包子过来。妈咪,为了我的千玺演唱会门票,人家只能把你卖啦!薄倾...
传说中,月之魂分为傲之魂妒之魂怒之魂惰之魂贪之魂食之魂色之魂七种。当有人能够集齐所有散落的魂,将之合并为月之魂的时候,天地为之震撼。你确定,为了力量,出卖自己的灵魂么。我确定为了梦儿!...
一个无意间得了神通的正一派门人张小妖,吊儿郎当一只百年难得一现的灵物蛤蟆豆包,狡猾好色。一个少年道士,一只灵物紫蟾,走出大山,面对灯红酒绿,看相摸骨堪舆测命,坑蒙拐骗拍黒砖斗高人淘古玩赚大钱,替天行道。置身黑暗官场,直面恩怨情仇,享受声色犬马,却俨然不知道自己身上埋藏这个一个惊天秘密让权贵弯腰,让同行低头,让明星捶腿,让黑道乱抖,让猴子翻跟,让石头冒油!被称为妖孽一般的存在,但那颗闷骚的道心,始终未变!张小妖豆包,你叫一声咱就收钱财,叫两声,咱就搂女人,怎样?豆包咕咕咕!张小妖我擦!你这劣货难道想财色双收!?(小张作品,必是精品,尽可一看!多支持,多投票!本书群号51447463,欢迎加入。)...
旷世神婿我以天下为礼,聘你一世为妻!含恨陨落的金仙之首,重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纨绔废物的上门女婿身上,岳母打骂,老婆不爱。然而,一年后冰山美女老婆看着眼前完全蜕变的男人,幽怨嗔斥当初你就是个废物弃少,窝囊女婿!现在你名动华夏,有权有势,就想抛弃我了?正给她洗着小脚的秦瑜满脸问号苏念清,你丫的有毛病吧,我这一年是不是太惯着你了???...
老司机林浔开着火车带着他的小姨子在穿隧道时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结果意外地到了三国时期。随后身怀巫术的林浔很惊讶地发现这简直就是一个巫力涛涛的世界,瞬间突破瓶颈达到小巫境界,向着巫神的道路不断前进,最终林浔带着一众三国英雄开着火车上了天。本站为书迷更新开辆火车去三国最新章节,查看念难忘所撰历史军事开辆火车去三国的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