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6章(第1页)

对于谢灵运的诗,要谈的还很多。限于篇幅,我就不再细谈了。总之,谢灵运是在禅宗建立和流行以前把大乘般若性空思想与山水诗结合起来的集大成者,对以后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入持久的影响。

第18章做诗与参禅(3)

到了唐代,禅宗已经建立起来,并且广泛地流行开来。山水诗的创作达到了空前的‐‐也许是绝后的吧‐‐水平。此时大家辈出。王、孟、韦、柳的山水诗彪炳千古。其中的魁首当然是王维。他酷爱山水,虔信佛教。他的辋川别墅同谢灵运的,几乎完全是一模一样。这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共同信仰与共同爱好,王维诗中所悟到的&ldo;无我&rdo;和&ldo;空&rdo;,较谢灵运诗中悟到的更鲜明,更深刻,更普遍。原因很简单:谢灵运时代禅宗还没有创立,而到了王维时代,则禅宗已大行于天下。对于王维的山水诗,古今学人论之者众矣。尽管意见不完全相同;但是都把王维的山水诗同禅悟联系起来。这些意见我不再重复。我只推荐几本我手头有的书,这些书都是最近若干年出版的。这些书是:林庚:《唐诗综论》,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陈贻焮:《论诗杂着》,198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陈允吉:《唐音佛教辨思录》,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陈铁民:《王维新论》,1990年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出版。以上诸书可供对此问题有兴趣者参考。

在唐代着名的山水诗人中,除了王维外,比较信仰佛教的还有柳宗元。在他的诗中也表现了同样的悟空的情趣。至于王维的好友孟浩然,他虽然不明显地归依佛教,诗中情趣颇有与王维相似之处。韦应物也可以做如是观。

到了宋代和宋代以后,山水诗仍然存在,山水诗与佛教禅悟的关系也依然存在。我在这里不详细谈了。我只想补充几句关于中国山水画的看法。

我觉得,中国山水画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国山水诗的发展,基本上表现出同一规律。王维&ldo;诗中有画,画中有诗&rdo;,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例子。

五、言意之辨

我在上面讲了四个问题,重点是诗与禅的不同之处和共同之处。我大胆地提出了什么叫&ldo;悟&rdo;和&ldo;悟&rdo;到了什么东西这样的问题,并给予了解答。

我用自己的看法解释了诗与禅的关系,特别是禅与中国山水诗的关系,自认还能自圆其说。但是诗与禅的根本问题依然存在,还没有得到解决。进一步加以探讨,是不可避免的。我并非此道专家,但是对此道的文献却确实阅读了不少。可惜的是,就我浅见所及,没有发现哪一个是搔着痒处的。我不揣谫陋,自己再大胆一下,提出一个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简而言之,我的看法是,要从言意之辨谈起。

(一)言意之辨

言和意的关系,是几千年来困惑着中外许多大哲学家、大文学家,还有其他许多什么家的一个哲学、文学、心理学等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一直到今天也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所谓&ldo;言&rdo;,指的是人类的语言文字;所谓&ldo;意&rdo;,内涵颇为复杂。举凡人类的内心活动,感觉和知觉,思维和想象,情绪和情感,等等,都属于&ldo;意&rdo;的范畴。人们内心的审美经验,也属于这一类。这一些内心的活动,想要表达出来,手段可以有很多,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等都是,但是最普通最重要的则是语言文字。所有这一些手段,特别是语言文字,都不能完整地把&ldo;意&rdo;表达出来,总有不小的距离,于是来了矛盾,来了困惑,产生了&ldo;言意之辨&rdo;的难题。

中国古代老子和庄子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老子说:&ldo;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rdo;不是说道不总是可道的吗?庄子说:&ldo;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rdo;这话说得非常清楚了。

哲学家的话比较朴实。到了文学家、文艺理论家笔下,问题依然,说法却有了变化;说理的成分少了,描绘的成分增加了。中国古代文论中很有影响的&ldo;意境&rdo;或&ldo;境界&rdo;和形象的问题,也与此有关。把意境形象化,就产生了矛盾。唐皎然的《诗式》讨论了这个问题。他所说的&ldo;采奇于象外&rdo;,&ldo;文外之旨&rdo;等等,可见一斑。司空图的《诗品》中碰到了同样的问题。他所说的&ldo;超以象外,得其环中&rdo;,含义相同。人们常争论的&ldo;形似&rdo;与&ldo;神似&rdo;的问题,归根结蒂,也产生于把人们心中的&ldo;意&rdo;如何外化,如何形象化的问题。

王渔洋最欣赏的&ldo;不着一字,尽得风流&rdo;八字,说明他倾向神似,反对形似。也说明,他认为字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以援禅入诗着名的。他大概在做诗与参禅中也遇到了言不尽意的麻烦。他不用或者没有能力用说理的或者叙述的方式来表达,而是采用了一些形象化的美妙无比的比喻来表示,比如,他认为诗的妙处在于&ldo;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象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rdo;,在于无迹可求,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唐人戴叔伦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ldo;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目睫之间。&rdo;禅家所说的&ldo;羚羊挂角,无迹可求&rdo;,也是这个意思。他们还说什么&ldo;言语道断&rdo;&ldo;不立文字&rdo;等等,含义也一样。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来,看来用不着再一一列举了。诗人与禅客悟到了一些东西;但是,正如俗话所说的,好像是在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只是说不出来。原因究竟何在呢?

诗人与禅客,或者做诗与参禅,从表面上来看,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但是,既然共同点在一个&ldo;悟&rdo;字上,则所悟到的东西必有共同之处。

做诗的&ldo;悟&rdo;,有技巧方面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与参禅一样,悟到的是&ldo;无我&rdo;,是&ldo;空&rdo;,是内容方面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抓不住看不到的。过去中外都有人企图加以解释,都有点似是而非。我现在想尝试着从言意的关系上来解决这个问题。最近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陶东风同志把他所着的《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送给了我,读了其中的一论:

《言意论》,觉得茅塞顿开。他结合中国的传统理论,利用了西方当前的一些理论流派的说法,对言意关系这个古老的问题,做出了崭新的解释,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读之耳目为之一新。我现在就基本上根据陶东风的叙述,加上我自己的一些想法,来阐释一下做诗与参禅的问题。

所谓&ldo;意&rdo;,我在上面已经稍有解释,其内容并不像一般人想象得那样简单。人类意识经验是有不同的层次的。弗洛伊德把它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个层次。人类经验中那些处于明确、简单的意识层次上的经验,与语言的关系比较紧密,较易传达,因而少有&ldo;言不尽意&rdo;的现象。但是那些飘忽不定、朦胧模糊、来去无踪的下意识、无意识的经验,则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有一种&ldo;非语言的思维之流&rdo;,这也是事实,无法否认。人们常说的&ldo;形象思维&rdo;,也表示类似的东西。理性的科学思维离不开语言,而一些转瞬即逝的印象,一股潜意识流程,则可以超语言而存在。

幸福了吗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  石破天惊  另一种回忆录  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  牛棚杂忆  大唐西域记  SARS危机  白说  真话能走多远  季羡林谈人生  我授徒亿万倍返还!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痛并快乐着  学问人生  留德十年  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北方城郭  阅世心语  季羡林的人生哲理:忆往述怀  

热门小说推荐
俗人重生记

俗人重生记

下单员付正义。俗人重生的付正义。挥舞着银行本票被视为‘野蛮人’的付正义。这是一个前世因为债务而堕落颓废的男人的故事。这是一个今生想要与世界首富掰腕子的男人的故事。这是一个被视为将慈善事业做至巅峰的故事。这是一个想要让身边女人幸福的男人的故事。这是一个想要挽回前世所有遗憾的男人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许老套,但是个相当精...

赎清

赎清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让我随风而逝的经典小说赎清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一个肥宅穿越回了十七世纪。这是一个平行世界。这里有神奇的武功,也有原始资本的萌芽。肥宅如何在古代生活下去,还能过得舒服一点呢?朝庭想生活,你就得跪着。你不跪着,就不能生活。肥宅大人,时代变了!怀旧风格,致敬经典,寻找一同怀旧的老伙伴们。...

年少有为

年少有为

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多大,或是自卑懦弱,毫无自信或是暴力成性,锒铛入狱亦或撕裂婚姻,妻离子散无数次痛彻心扉的感悟后,有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