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诗词赏析七讲(.shg.tw)”!
附录
诗心与佛心
年初,方牧兄在电话里说:“到普陀山来作一次讲座吧,题目都给你想好了——‘诗心与佛心’。”我就想起美国诗人佛罗斯特一句话:“诗始于喜悦,止于智慧。”觉得这句话便是对“诗心与佛心”这个题目的高度概括,精要诠释。
在通常情况下,诗心归诗心,佛心归佛心,无须混为一谈。诗的立场是执着人生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佛的态度是通向彼岸的,满足人们的灵魂需要——风马牛不相及。不过,唐诗高处往往通禅。或者说,诗心深处,往往契合佛心。这又是为什么呢?
白居易论诗之为用,一曰“补察时政”,二曰“泄导人情”(《与元九书》)。“补察时政”,固无涉于佛心,“泄导人情”则不同。诗者,释也。人秉七情,应物斯感,或为之苦恼,或为之困惑,或为之激动,或为之神往,“心有千千结”。须释而放之,才能复归宁静,复归圆融。通过戒定来释放,得到的结果是悟,是慧;通过语言来释放,得到的结果则是诗。释放即放下,放下即般若。以此观之,诗心之深契佛心,非偶然矣。
诗心所以深契佛心,第一关键词曰“喜悦”,佛语谓之欢喜。《金刚经》云:“皆大欢喜,信守奉行。”皆大欢喜即人人喜悦。佛经中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叫“拈花一笑”。“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卷一)作为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典故之“拈花一笑”包含两层意思:一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领神会、心心相印。释迦牟尼为什么要以摩诃迦叶为传人呢,因为当众皆默然时,迦叶已破颜微笑,说明他已心领神会,所以欢喜。
佛祖认为,人生的烦恼来自贪、嗔、痴,及对死亡的恐惧,所谓苦海无边。佛教的目的,就是要引度众生脱离苦海。脱离苦海之结果,就是得到欢喜。而诗的态度是审美态度,诗的方式是审美方式,所以它注定是超越利害、超越自我,以欣赏态度审视世界,以审美方式把握世界,其结果是使人得到审美愉悦。与佛教的追求并无二致。我们不妨把这种态度称为庄严,就像我们把佛的法相称为庄严一样,其实任何庄严的法相,都有一丝看不见的笑容。
所谓喜悦,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又称兴会、灵感、兴趣、创造性情绪,这是创作的原动力。陈衍《石遗室诗话》云:“东坡兴趣佳,每作一诗,必有一二佳句。”便是说东坡常怀喜悦,故每作一诗必有佳句。那么,东坡又何以能够常怀喜悦?答案是,东坡慧根很深,能看破、能放下。所以,他即使是流放岭南、海南,亦能兴趣不减,故能写出“为报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纵笔》)、“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九死南中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之类佳句。
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诗能实现对死亡的超越。陶渊明的《挽歌诗》和《自祭文》将诗人面对生死的情怀说得自自在在,其深契佛心,甚至超过一般禅偈:“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挽歌诗》)“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余今斯化,可以无恨。”(《自祭文》)诗人也悲凉,但不止于悲凉。他的人生命题是“欣慨交心”(《时运》)。弘一法师写作“悲欣交集”。我看“悲欣”也好,“欣慨”也好,“欣”都是主导的方面。
有一种观点认为,欣,喜悦,会影响诗的深度。王蒙说:“我二十二岁以前也是这样想的。而我后来的经验与修养是‘泪尽则喜’。喜是深刻,是过来人,是盔甲也是盾牌……请问,是‘为赋新诗强说愁’深刻,还是‘却道天凉好个秋’深刻呢?是泪眼婆娑深刻呢,还是淡淡一笑深刻呢?”(《大块文章》)又说:“年轻时我其实喜欢哀愁,作为审美范畴的哀愁。后来就喜欢坚强远见和无法摧毁的乐观了。”(同上)
泰戈尔对死亡有一些思考。姚茫父译《飞鸟集》,其一云:“独觉黑夜美,其美无人知。恰如所欢来,正当灯灭时。”这是一首绝妙的五绝,唐音宋调所无。诗中对“黑夜”即死亡持审美的态度。《吉檀迦利》则写道:“当死神来叩你门的时候,你将以什么贡献他呢?呵,我要在我客人面前,摆上我的满斟的生命之杯,我决不让他空手回去。”面对死亡,诗人持平常心、满足感,甚至是感恩之心。
同一诗集的另一首诗写道:“让我所有的诗歌,聚集起不同的调子,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成为一股洪流,倾注入静寂的大海。像一群思乡的鹤鸟,日夜飞向他们的山巢,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全部的生命,启程回到它永久的家乡。”更持一种礼赞的态度。
这是人生大境界,自然之极,自在之极。是诗心,也是佛心。能写之复能行之,陶渊明是。泰戈尔也是。
在巴比伦花园的墙头,曾经出现过这样一首诗:“我已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我是天使还是魔鬼是强大还是弱小是英雄还是无赖……如果你以人类的名义把我毁灭我只会无奈地叩谢命运的眷顾。”
诗就可以这样地超越生死,这样地震撼人的心灵,这样地深契佛心。
说到诗心与佛心,不能不提到赵朴初。他在遗嘱说:遗体除眼球归同仁医院眼库,其他部分,凡可以移作救治伤病者,请医生尽量取用,用后,以旧床单包好火化。不留骨灰,不要骨灰盒,不搞遗体告别,不要说安息吧。遗诗云:“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花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我最欣赏他的四不主义和“我兮何有,谁欤安息”八个字的偈语,觉得这也是诗心深契佛心的一个颠扑不破的例子。
这样的诗,能令读者共领禅悦,同沾法喜。
禅悦在唐诗是一种常见的内容:“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喜悦来自何处?来自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来自放下俗念,找回一颗朴素的心。空山之中,万籁无声,使人由戒入定;突然皓月当空,光明洞彻,山谷时有鸟鸣,使人喜悦,因而生慧。《鸟鸣涧》就是禅的最好象征。你便说它以禅为内容,也不为过。
俯首甘为孺子受 西游:签到三千年,一巴掌扇死金翅大鹏 哈佛给学生做的300个思维游戏 夫人今日又在逼婚 带着手机穿皇宫 人在奥特:起源0-50行星 写给青少年的中国历史 一胎四宝:孩儿妈是女神老师 快穿之炮灰女配来虐渣 神级逆袭系统 从零开始的日常生活 饿龙物语 你是我的四月星河 虐杀原形的无限之旅 思卿至此胡不归 初始的星光永恒的爱 伏山修行参与中 贪吻 盛世妆娘:家有骄阳初长成 戏精小牡丹
请把投给本书的票票和点击,投给新书异仙变吧拜谢中...
霍先生遇见此生挚爱时,那个小女人心有所属,有人问他抢还是不抢?霍先生笑了抢。他是商业帝国呼风唤雨的霸主,是霍氏集团的掌舵人,手握阮城经济命脉,身份尊贵,地位显赫,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为何偏偏要一个被抛弃的女人,而且还捧在手心里呵护宠爱着?他说嫁给我,我负责宠你。她问那我负责什么?他笑了笑,亲亲她的额被我宠。他对她宠溺至极。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许下承诺!她开始心动,却在此时,...
再次遇到江景程,是在五年以后。现在的周姿已经不是五年前的周姿,任性张扬,也早就不再是周家堂堂的大小姐,现在的她,照样耀眼,是作为丰城最受欢迎节目的主持人,站在人群的中央。江景程从他的江城来了周姿的丰城。为什么来,来干什么,周姿不知道,就如五年前周姿同样看不透江景程一样,只是他一来丰城,就和另外一名女主播打得火热周姿本来想采取不管不问的政策,一个月的婚姻,她对他还没来得及了解,就已经离婚,可是他们曾经有一个女儿,现在这个女儿,得了白血病!医生说,医治这种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再生一个...
森腾集团的太子爷,突然和她闪婚了?婚后还对她各种宠?痴心三年,她曾为了一个男人,从第一童星放弃了演艺生涯,从名门千金沦落到私奔女,到头来,却只得了一个惨遭劈腿被骗公司股权的下场。...
现代人谭纵含冤而死,英魂不散,意外回到一个陌生的历史时空中去,成为东阳府林家刚考中举人性格懦弱有些给人看不起的旁支子弟林缚。还没来得及去实现整日无事生非溜狗养鸟调戏年轻妇女的举人老爷梦想,林缚就因迷恋祸国倾城的江宁名妓苏湄给卷入一场由当今名士地方豪强朝中权宦割据枭雄东海凶盗等诸多势力参与的争夺逐色的旋涡中去。不甘心做太平犬也不甘沦落为离乱人,且看两世为人的林缚如何从权力金字塔的最底层开始翻云覆雨,在哪识罗裙里销魂别有香的香艳生涯中,完成从治世之能臣到乱世之枭雄的华丽转变。...
盛誉深爱一个姑娘,爱了整个岁月。爱她天真烂漫机灵狡黠,更爱她的骄傲与偏执坚强与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