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中信出版2020年度好书-经济管理(套装共12册)(.shg.tw)”!
第10章恐慌与信心
自19世纪初以来,有关信心的一大类叙事影响了经济波动,即人们对银行、商业、彼此以及经济的信心。从经济角度看,这其中最重要的故事是那些涉及他人信心和提振公众信心的故事。
银行恐慌叙事,也就是说,我们是否相信银行有能力兑现承诺,是最早的信心叙事之一。这里所说的不仅是公众对银行家和银行监管机构道德品行的信心,还包括人们对银行其他客户的信心,即相信他们不会同时要求取出存款的信心。雷蒙德·莫利(RaymondMoley)在大萧条时期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智囊团专家之一,他用简单的叙事描述了这种心理作用:
一次萧条就像是一次银行挤兑。这是一种信心危机。人们陷入恐慌并攥牢自己的钱。我来讲一个故事:在我的家乡,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时,一个爱尔兰人从他工作的采石场赶过来,走进银行说:“如果我的钱就在这里,那我就不拿走它。如果我的钱不在这里,那我就要拿走它。”注释标题RaymondMoley,转引自Terkel(1970),location5151.
这则叙事和其他信心叙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现代历史的标志性重大事件。
工业化经济史上出现过几类信心叙事。第一类是金融恐慌叙事,这类叙事反映了有关银行业危机的心理故事。第二类是商业信心叙事,这类叙事将滞缓的经济活动更多地归因于普遍的悲观主义和不愿扩大业务或雇用工人的心态,而不是归因于金融危机。第三类是消费者信心叙事,这类叙事将销售低迷归因于个人消费者的担忧,这些消费者突然减少消费,足以造成一场经济衰退。图10.1绘制了这些叙事自1800年以来的更迭交替。所有这些缓慢发展的叙事都显示出跨越多个生命周期的增长轨迹。金融恐慌叙事最先出现,随后是商业信心危机叙事,再是消费者信心危机叙事。
叙事会传播商业亏损流言并降低消费者信心,因此加强叙事自我审查有可能会加剧恐慌,有时也确实出现了这种效果。人们意识到其他人在自我审查,于是他们会进一步试图解读各种公告的言外之意,以求判明“真相”。
公众对“金融事件可能与心理有关”这一观点的广泛兴趣始于19世纪初,在发生于美国内战之前的1857年恐慌之后继续发展,并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逐渐扩大。根据GoogleNgrams的搜索结果,“金融恐慌”一词的出现频率在1910年达到顶峰,即著名的1907年大恐慌发生三年之后。随着金融恐慌的蔓延,形成了包含这一蔓延的叙事星座。单个恐慌叙事在叙事星座内部潮起潮落。关于1907年的大恐慌,有一则影响力格外广泛的叙事,它涉及一位名人,即美国当时最著名的银行家J.P.摩根,这则叙事因此持续了数十年。它在图10.1中非常显眼,表明公众对金融恐慌的关注度在这时达到了最高点。
图10.11800—2008年“金融恐慌”“商业信心”“消费者信心”在书籍中的出现频率
注:本图显示了信心叙事的三次复发,但它们涉及不同的领域,分别为金融、商业和消费者。
资料来源:GoogleNgrams,没有进行平滑处理。
图10.2列出了美国各次大规模金融恐慌事件。比如,1857年的恐慌在几年之后就基本被人抛诸脑后,但后来又再次出现在涉及其他恐慌事件的叙事星座中。在1857年的金融恐慌期间,媒体新闻既报道了破产、银行挤兑和停牌等客观事件,也提到了谣言和情绪。1857年的一篇报道总结了当年的恐慌情绪:
经纪人和其他人全都高度紧张,传阅着鸿篇巨制的报告……民众心理普遍受到干扰,人们无法冷静地看待这个问题,也无法弄清楚商界最可靠的人持什么观点。注释标题“TheFinancialCrisis,”NewYorkHeraldTribune,1857年9月26日,第1版。
图10.21800—2000年恐慌叙事星座中的金融恐慌叙事在书籍中的出现频率
注:每次重大历史性金融恐慌都发生在不同的单个年份,但每起恐慌事件被提及的频率都遵循一个持续多年的模式,类似于图10.1中所示的“金融恐慌”一词的一般模式。
资料来源:GoogleNgrams(平滑=5)。
我们必须回顾19世纪的主流叙事以及相关的世界观,才能弄明白为什么大众和报纸谈论的是“恐慌”而不是“萧条”(这个词的现代意义),以及为什么他们从未讨论过消费者信心。当时的金融恐慌叙事在大多数人眼里讲的都是那些自命不凡的富人的故事,这些人拥有银行账户,他们可能理应受到金融恐慌及相关“贸易萧条”造成的一些破坏。在18世纪和19世纪,除了藏在床垫下面或墙缝里面的一些硬币外,大多数人都没有存款。用经济学术语来说,额外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接近100%。也就是说,除了高收入人群外,大多数人都花光了全部收入。因此,对于过去几个世纪的叙事陈述者来说,调查普通民众的消费者信心是没有意义的。
当时的大多数人都没有退休或送孩子上大学的概念,所以他们没有为这些目标存款的动力。如果年老时卧床不起,他们认为会有家人或当地教会或慈善机构照顾自己。在那个时候,预期寿命很短,医疗费用也不高。人们往往将贫穷视为道德堕落和醉酒或嗜酒症(现在被称为酗酒症)的症候,而不是经济状况。因此,几乎没有人认为应该提振消费者信心。人们认为当局应当负责灌输伦理美德,而不是提振消费者信心。应该引导穷人存钱的想法在19世纪逐步发展起来,这是储蓄银行运动进行宣传的结果。但是,当时人们还远远没有意识到:萧条有可能是因为普通人听信宣传并打算把太多钱存入银行造成的。
金融恐慌这一词语的使用频率在1907年恐慌之后达到峰值,随后美国通过了《奥尔德里奇-弗里兰法案》(Aldrich-VreelandAct,1908),该法案创建了中央银行的前身——国家货币委员会。之后美国又通过了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案》,美国的中央银行由此成立,其使命是提供“解决商业恐慌的方法”。
当时一则很有影响力的叙事讲述的是名人J.P.摩根的故事,他被视为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在美国没有设立中央银行的情况下,他在1907年大恐慌期间自掏腰包并说服其他银行家一起出手拯救了银行系统。这个救美国于严重萧条之中的故事确实很有影响力,而J.P.摩根的声望也随之上涨。他后来在华尔街23号建造了自己的总部办公大楼。大楼于1913年竣工,虽然J.P.摩根还没有搬进新大楼就去世了,但大楼至今仍屹立原地。它刚好位于纽约证券交易所(1903年竣工,至今仍在运行)对面,与1842年建于邦联议会原址的联邦大厅仅一街之隔。1789年,乔治·华盛顿在联邦大厅的台阶上宣誓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摩根大楼格外小巧低调,这与他的为公之心可谓相得益彰。因此,J.P.摩根在叙事中是一位值得效仿的美国英雄的形象。从本质上说,1907年大恐慌之后的信心恢复可谓是对一个人的信心。联邦储备系统就是以J.P.摩根在1907年成立的银行家联盟为蓝本成立的。根据这一叙事,虽然新成立的中央银行是由联邦政府创建的,但确切地说拥有它的却是银行家。自美联储成立以来,每一任美联储主席都化身为J.P.摩根,融入这一叙事。
1930年以后,这一叙事出现了变化,并开始朝着另一个方向传播。商业信心缺乏以及后来的消费者信心缺乏更多的是因为绝望,而不是因为突然出现的担忧。在那个时候,“depression”这个词已经有了另一层含义:一种忧郁或沮丧的心理状态。因此,“depression”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描述经济收缩,这反映出当时一种新的基于心理状态的经济叙事。
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盖洛普民意调查的创始人、民意调查的先驱乔治·盖洛普(GeorgeGallup)成为第一个使用科学的民意调查方法调查商业和消费者信心的社会科学家。然后,在20世纪50年代,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乔治·卡托纳着手创立了一个“消费者情绪指数”。密歇根大学的调查研究中心现在仍在测算这个由卡托纳于1952年创建的指数。之后,美国经济咨商局(TheConferenceBoard,又译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在1966年创建了消费者信心指数。这两个指数的测算方法都是向消费者提出问题,了解他们对当前和近期经济实力的印象。在这两个指数提出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涉及银行业恐慌风险或投资者突然撤离的风险,这表明商业叙事出现了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彻底,金融恐慌叙事仍有机会死灰复燃,比如,英国北岩银行在2007年就出现了挤兑风潮,这是该国自1866年以来首次出现银行业恐慌。
群体心理的病毒式传播
金融恐慌叙事带有强烈的心理成分,涉及群体心理这个关键概念。19世纪中叶,查尔斯·麦基1841年的畅销书《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开始引起公众对群体心理的关注。古斯塔夫·勒庞在1895年的畅销书《乌合之众》中推动了“群体”这个词的流行。群体心理在那个时候开始初具影响力,并呈现出类似流行病的发展趋势,其影响力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达到顶峰。“群体心理”被越来越多提及的趋势与20世纪20年代股票市场的上涨似乎是并行的。
“暗示性”(suggestibility)一词与群体心理概念密切相关,这个术语指的是“人类个体会下意识模仿和回应他人”。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晚期,在叙事星座和大众对群体心理的认知中起着关键作用。“暗示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自我暗示”(这个术语是指给予自己心理暗示的做法)呈现出相当标准的流行曲线,在1920年左右达到峰值,在那之后基本为下降趋势(图10.3)。这两个概念可能在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繁荣和30年代的经济萧条中发挥了作用。
“人类心理容易受到暗示”的观点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是截然相反的,后者认为,经济人是理性最大化者,一举一动都经过精心计算。暗示性则表明我们行事时经常会盲目冲动或仿若梦游。到1920年的时候,“暗示性”这个概念已经广为人知,这表明那个时代的人们可能已经感觉到其他人很容易受到抽象或细微事例的影响,因此在采取经济行动的时候对形势的不稳定性有着更充分的准备。相关的叙事会让他们预期羊群行为的发生,并有可能为这样的行为推波助澜。如果你认为其他人是易受影响的羊群成员,那你就更有可能尝试预测羊群的行动并赶在他们前面采取行动。
图10.31800—2008年“暗示性”“自我暗示”“群体心理”在书籍中的出现频率
注:本图绘制了三种信心叙事的复发流行趋势,三者的渲染和背景略有不同。
资料来源:GoogleNgrams,没有进行平滑处理。
我们可以通过群体心理和暗示性等概念解析萧条,如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在解析的时候,我们不仅应该关注这些概念的直接应用,还应关注人们在何种程度上“认为”这些概念有助于解释经济萧条。与其说这是我们的概念,倒不如说是他们的概念。
暗暗示心理学和自我暗示运动
《暗示心理学》出版于1898年,在时间上与“暗示性”的初步风行相接近。这本书的作者是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的同事鲍里斯·塞迪斯(BorisSidis),他在书中记录了哈佛心理学实验室所做的实验。塞迪斯对暗示性的定义如下:
我拿着一份报纸并动手将它卷起来,很快我就发现,坐在我对面的朋友也以同样的方式卷起了他的报纸。我们认为这就是一个暗示实例。
末世:开局爆出一只貂蝉 魔王奶团敲凶哒 我的竹马是哭包 读美文库——再别康桥 替身的我和白月光互穿了 冲出豪门似鸟飞 上班第一天,我拒绝了无偿加班! 夏元 末日求生 灵域战仙 紫金陈:少年股神(全2册) 谢邀:人在迪迦刚成邪神 知乎高赞答主:温酒的睡前故事(全2册) 百龙传奇:人龙传 王牌狙击手(全5册) 穿书之黑化反派自救手册 全球神邸:我随机获得万界宝物 莲静竹衣代表作品合集(共8册) 村霸农女:傲娇夫君来种田 超能富豪养成计划
小农民偶然间得到了山神传承,从此以后,开启不凡的人生。...
...
洛天从梦中醒来,发现穿越到了平行世界,时间线乱了套,偏偏得了摸到民乐就昏倒的怪病。人在异世,被困出租屋,求问怎么活下去?(异世穿越,慢热,小人物)...
梦魔是什么?为什么拯世三侠当年拼力封印后,却有人要解印?当年的师兄弟却反目拼命这是一个男人的成长传奇故事。世界如此渺小微尘,上古梦魇是粘稠的黑雾,遮蔽天日徘徊在哭墙的灵魂伴着血色的新月,圣墓前的花瓶中玫瑰盛开已久。邪恶在维多利亚的月光下,血色的开场。穿越时空,远古的气息如同黑夜潜行的魅影,破碎新光穿过光阴。命轮已经开启,残酷的梦幻之城伴丧钟降临,敲响轮回无奈的觉悟只能更残酷一切都为了通往圣堂的路吹不散的雾隐没了意图谁轻柔踱步停住那无色失乐神魔之墓,溃散的神魂会被唤醒背影飞向阴霾苍穹,鲜血流散黑色银河就像边笑边掉泪凝视着完全的黑无法阻挡悲剧蔓延的悲剧会让我沉醉晃晃忽忽,谁的脚步?...
国中时代就开始接触武侠小说,因为跟正统文学不投缘,所以就把阅读兴趣投注在小说世界。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接触了奇幻科幻文学小说,让平时想像力就颇为丰富的我一头栽进了这个世界。尽管自己的文学修养并不是很高深,但还是忍不住的开始提笔写下心中的故事。也许自己的文笔并不是很优美,但自己写作上的用心终於得到了网友的支持,进而从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有了一个不平凡的开始!...
辨天下奇药,泡绝代美女一代药王传人奉命出山,神乎其技的针法,出神入化的医术,令林枫成为了一众美女的私人医师。林枫从美女堆里挤出一个脑袋,大声喊叫不要挤!后面排队,一个个来!五百万字完本保证,移动阅读点击过亿精品分成作品,用心写不灌水。各位书友要是觉得贴身御医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