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中信出版2020年度好书-经济管理(套装共12册)(.shg.tw)”!
第十一章世界将去往何处
今日世界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对一国范畴内产生的危机进行了讨论。来自其他国家的读者可以就自己的国家可能遇到的潜在危机展开思考。现在,我们把话题转向即将到来的全球性危机:对全球来说,有哪些因素会威胁到人类和全球的生活质量呢?往最坏的可能想,全球文明的存续受到哪些威胁?
我认为,以下4个问题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文明造成破坏。我根据这些问题的可见程度而不是重要性进行了降序排列,它们依次是:核武器的爆发式增长(见插图11.1)、全球气候变化、全球资源枯竭,以及全球各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也许有的人会加入其他的一些因素,譬如伊斯兰教激进主义、传染性疾病的出现、行星之间的碰撞,还有大量生物灭绝的现象。
核武器
1945年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在瞬间夺走了约10万人的生命,另外还有几千人在爆炸中受伤、灼伤,或是受到严重辐射,最终失去了生命。假使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或者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展开核战争,瞬间就会导致上亿人死去。然而,核战争在全球范围内导致的后续结果会更严重。哪怕核武器的爆炸范围被控制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境内,引爆成百上千件核武器带给大气层的影响会波及全球,因为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烟雾、烟尘和粉末会连续几周遮天蔽日,导致全球气温急速下降,仿佛一秒入冬,植物的光合作用被迫中断,许多动植物的正常生息遭到破坏,全球农作物歉收,从而导致饿殍满地。核战争会导致的最坏后果被称作“核冬天”——因为饥荒、严寒、疾病和辐射的缘故,大部分人类将从地球上消失。
迄今为止,人类曾使用过两次核武器,分别是投向日本广岛市和长崎市的原子弹。从那之后,对大规模核战争的恐惧在我的生活中如影随形。1990年之后,尽管这种恐惧随着冷战的结束有所减轻,但随后的事态发展再次增加了核战争爆发的风险。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核武器呢?
威廉·佩里和我的对谈,以及他在2015年写下的《我在核战争边缘的历程》一书为我接下来的解释提供了素材。佩里的职业生涯使他成为核议题方面的专家。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他曾每日为肯尼迪总统提供有关苏联在古巴部署核武器情况的分析报告;他在1994—1997年担任美国国防部部长;他曾代表美国与朝鲜、苏联俄罗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伊拉克就核议题和其他议题进行谈判;他还曾在苏联解体后参与解除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境内苏联核设施的谈判。
在4种情况之下,政府(在前3种情况下)或者非政府恐怖组织(在第4种情况下)会动用核武器。最常被提到的一种情况是,一个拥核国家对另一个拥核国家实施早有预谋的突袭。突袭的目的是完全且即刻销毁敌对国家的核武器,让对手失去反击能力。在冷战的几十年间,这是人们最担心会发生的一种情况。由于美国和苏联都具备摧毁对方的核能力,那么唯一一种“合理计划下的”袭击只能是足以摧毁对方所有反击能力的突袭行动了。对此,美国和苏联的回应是,各自建立了多个核武器发射系统,这样一来便消除了自己的反击能力被一次性清盘的风险。举例来说,美国拥有三组核武器发射系统,分别是坚固的地下导弹发射井、核潜艇系统,以及一支核弹轰炸机队伍。这样一来,即使苏联能够出其不意地炸毁美国所有的发射井(当然这个可能性很小,因为美国的发射井如此之多,其中一部分不过是“烟雾弹”,而且这些发射井坚不可摧,体型较小,苏联导弹需要具备极其高的精准度才能把它们击破),美国还是能够用核弹轰炸机和核潜艇来摧毁苏联。
如此一来,美国和苏联的核武器形成了“确保相互毁灭”的状态,突袭从未变成现实。也就是说,不管摧毁对方的核能力这一目标的诱惑力有多大,美国和苏联的决策者都意识到,核突袭是一个不理性的选择,因为要毁掉敌人所有的核武器发射系统,从而防止敌人随后的毁灭性反击,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是,这般理性的思考只能为我们的将来提供有限的慰藉,因为现代历史上曾出现过毫不理性的领导者: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也许可以算上一个,再加上德国、日本、美国和俄罗斯的某些领导者。除此之外,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仅拥有地面导弹发射系统——它们都没有核潜艇。因此,印度或者巴基斯坦的领导者有可能会觉得,突袭有很大的机会可以使对手丧失反击能力,是一个理性的战略。
第二种情况是,虽然在一开始双方都没有动武的意向,但由于其中一方对对方政府的回应做出了误判,军方对本国总统频频施压,导致事态升级,最终双方爆发非突袭式核武器攻击。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在1961年的维也纳会晤后,由于对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评价不高,苏联领导者赫鲁晓夫做出了误判,认为自己可以成功地在古巴部署苏联的导弹。当美国探测到这些导弹的踪迹时,美国军方将领强烈要求肯尼迪马上将它们销毁(冒着被苏联报复的风险),并警告总统先生,如果他不这么做,那么他将受到弹劾。幸好,肯尼迪选择了相对不那么极端的回应方式,赫鲁晓夫的回应也不太极端,一场“末日对决”得以避免。然而,后来双方公布的行动计划文件显示,当时的情况真可谓千钧一发。例如,在长达近一周的古巴导弹危机事件的头一天,肯尼迪曾公开宣布,一旦苏联在古巴发射导弹,将招致“(美国)对苏联的全面报复行动”。苏联方面,无须经身在莫斯科的苏联领导者首肯,苏联的核潜艇艇长有权发射核鱼雷。其中一艘苏联核潜艇的艇长确实曾考虑向一艘对该潜艇造成威胁的美国驱逐舰发射核鱼雷,幸好在潜艇中的其他将士的劝阻下,他打消了这个念头。要是这名苏联核潜艇艇长顺从了自己的心意,肯尼迪也许就不得不迫于压力实施报复,这样又会导致赫鲁晓夫迫于压力不得不进一步反击……
今天,类似的误判也有可能引发核战争。比如,朝鲜目前拥有射程可达日本和韩国的中程导弹,并且还发射了一枚意图接近美国本土的远程洲际弹道导弹。如果朝鲜完成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发,那么它可能会直接向美国发射一枚导弹,以验证自己的这一能力。这将被美国视作绝对不能接受的挑衅行为,尤其当这枚洲际弹道导弹比预计射程更靠近美国领土时。到那时,美国总统将面临压倒性的报复压力。
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能因为误判而发生计划之外的报复行动。早在2008年,巴基斯坦的恐怖分子就曾对印度城市孟买发动过一起致命的非核武器袭击。在可预见的未来,巴基斯坦的恐怖分子有可能会策划一起更具挑衅性的袭击(比如,将目标定为印度首都新德里)。对印度来说,巴基斯坦政府是否在幕后参与了这场袭击,可能难有定论。印度领导者将迫于压力入侵邻近的巴基斯坦地区,以消灭这些地区的恐怖分子。巴基斯坦的领导者反过来也会被施压,小规模使用他们的战略核武器,“只为”对抗入侵的印度军队。此时的巴基斯坦领导者也许会做出误判,认为印度可以“接受”这种小规模核武器的使用,而且不会就此对巴基斯坦发起全面报复行动。但印度领导者将面临巨大的国内压力,不得不对巴基斯坦使用核武器。
在我看来,以上两种因误判引发核战争的情景在未来10年间可能会处于酝酿状态。最不确定的因素是领导者届时是会像在古巴导弹危机时那样及时收手,还是会推动事态升级至不可挽回的局面。
第三种会导致核战争爆发的情况源自对技术预警信号的失误解读。美国和俄罗斯都拥有探测对方进攻性导弹发射的早期预警系统。一旦探测到对方的导弹已经发射,美国或者俄罗斯的总统有大约10分钟的时间来决定是否在对方的导弹摧毁自己国家的陆地导弹系统之前,发起报复性反击。开弓没有回头箭,导弹一旦发射出去就无法召回。这样一来,领导者需要在极有限的时间内评估这个早期预警到底是真实的信息还是技术失误带来的虚假警报,从而决定是否按下那个将令数亿人失去生命的按钮。
然而,与所有纷繁复杂的技术一样,导弹探测系统也会出现功能故障和解读失误的情况。据我所知,美国的探测系统就发生过至少三起虚假警报事故。例如,在1979年11月9日午夜,当天的值班观察员致电时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威廉·佩里,报告称:“我的预警计算机上显示,有200枚洲际弹道导弹正从苏联飞向美国。”不过这名军官给出的结论是,该信号可能是一个虚假警报,佩里没有叫醒卡特总统,卡特总统没有按下那个按钮,没有使上亿苏联人无辜丧命。最终证明,这个警报信号确实是虚惊一场,它源自人为失误:一名计算机操作员不小心将一盘模拟200枚苏联洲际弹道导弹发射的军事演习录像带插入了美国的预警系统终端机。我还知道至少一起俄罗斯预警系统发出的虚假警报:1995年,一枚从挪威某岛朝北极圈发射的非军用火箭被俄罗斯雷达的自动追踪算法误以为是一枚发射自美国核潜艇的导弹。
这几起事件说明了一个要点:预警信号的准确性不足。虚假警报可能存在,而且时有发生,但同时货真价实的导弹发射和预警信号也有可能出现。因此,当确实出现预警信号时,美方的观察员和美国总统(假设与之相对的是俄罗斯的观察员和俄罗斯总统)必须根据当下的事态来解读这个信号:当下的世界局势是不是已经到了这样一种地步,让俄罗斯人(或美国人)有可能冒着巨大的风险发动进攻,哪怕这必然会即时招致对方的毁灭性报复?在1979年11月9日,并没有发生任何会刺激导弹发射的世界性事件,苏联和美国的关系也并非尖锐对立,因此那名美国观察员和威廉·佩里都确信,那个预警信号只是虚惊一场。
但是,当天那种情形可一而不可再。虽然人们可能会天真地认为,随着冷战的终结,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爆发核战争的风险已经降低或消除。但令人疑惑的是,事实恰恰相反:自古巴导弹危机以来,俄美两国之间爆发核战争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人们对此的解释是,俄美之间整体关系和沟通局势恶化:部分原因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这些年来实施的政策,部分原因是美国政府的政策不够谨慎。在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政府错误地把经历苏联解体的俄罗斯定位为一个虚弱的、不再值得尊重的国家。在这种错误态度的引导下,美国不成熟地对北约进行扩张,囊括了曾经是苏联一部分的波罗的海三国;在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下,美国依然支持北约对塞尔维亚的干预行动;并且,美国在东欧设立了用于抗衡伊朗导弹的弹道导弹装置。可以理解,俄罗斯领导者因为美国的上述行动以及其他一些行动而深感受到威胁。
今时今日,美国的对俄政策忽略了1945年以后芬兰领导者从应对苏联的威胁中得到的教训:芬兰的安全得以保障的唯一方式就是与苏联持续进行坦诚的对话,让苏联相信芬兰不但值得信任,而且不会对其造成任何威胁(见第二章)。如今,美国和俄罗斯对彼此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就是因为双方未能保持开诚布公的对话机制,也未能让对方相信自己不会事先谋划攻击行动——两国很可能会因为某种误读、误判而发动临时进攻。
人类可能使用核武器的余下一种情况和恐怖分子有关,他们可能会从拥核国家(最有可能的是巴基斯坦、朝鲜或伊朗)窃取或者被赠予铀原料或者钚原料,甚至是完整的核弹。然后,这些核弹可能会通过走私的方式被运往美国或者其他的目标地,并且在当地被引爆。在2001年准备袭击美国世贸中心的时候,基地组织确实曾经试图获取一件核武器以对抗美国。要是核弹储存地点的安全保障有限,即使没有核弹制造国的帮助,恐怖分子也能从中窃取铀原料或者核弹。举例来说,苏联解体之际,有600公斤属于苏联的铀原料被留在了当时刚独立不久的哈萨克斯坦,这批铀原料的品质足以用于制造核弹。这批铀原料被储存在一个仓库中,周边的安全措施只有一道铁丝网,因而很容易被偷走。不过,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恐怖分子会通过“内鬼”(即在巴基斯坦、朝鲜或伊朗的核弹储存地工作的人员或者领导)获取制造核弹的原材料。
与恐怖分子的上述行为有关且易引起混淆的是另一种风险,即他们对“脏弹”的获取:这是一种传统的非核炸弹,其中含有不会引起爆炸的长寿命放射性原料,比如半衰期长达3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铯–137。如果在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城市中引爆这样一枚脏弹,铯同位素的威力将蔓延至周边的一大片区域,会导致这片区域永远不再适宜居住,并且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只需要想想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对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政策走向带来的持续性影响,尽管这起事件中没有使用炸药或是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恐怖分子已经在许多国家的城市中展现出他们引爆炸弹的能耐,而铯–137由于其医学用途早已出现在各大医院。所以说,我很惊讶恐怖分子还没有将铯–137加进他们的非核炸弹中。
以上4种情况当中,最可能发生的便是恐怖分子对脏弹(因其制作简单)或者核弹的使用。前者会导致一小部分人员伤亡,后者将会像广岛事件般造成数十万人丧生——不过这两种情况都将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远非死亡人数所能代表的。前三种情况将会直接夺走数亿人的生命,并最终导致地球上大部分人的灭亡,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虽然较小,也不是完全没有。
气候变化
全球四大问题中的下一个问题是气候变化,这一问题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大概都听说过这个概念。可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如此复杂,如此让人疑惑,而且常常以矛盾的表象展现在人们眼前,以至除了气候专家以外,实际上没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这一问题,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包括不少美国政治家)甚至把全球气候变化称作一场骗局。现在,我将尝试通过一张因果链条的流程图来将这个问题尽量解释清楚。
图1全球气候变化的因果链条
问题的起点是世界总人口以及人均影响力(指每年人均消耗的石油等资源的数量,以及排放的污水等废弃物的数量)。以下三项指标——人口总数、人均资源消耗量和人均废弃物的排放量都在不断增加。如此一来,人类对地球造成的总体影响也在不断增加:因为总影响力等于不断增加的人均影响力乘以不断增加的人口总数。
其中一种重要的废弃物是人类和动物在呼吸过程中不断产生并排放进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以及它所导致的人口爆炸式增长,和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天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不值一提。导致气候变化的第二重要的气体是甲烷,与二氧化碳相比,它的存量少得多,而且目前的影响力远远不及二氧化碳。但甲烷可能会逐渐增加,原因是存在一个正反馈循环:全球气温升高会使北极的永久冻土融化,从而释放甲烷,这会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进而融化更多冻土,接着释放更多的甲烷,如此循环往复。
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影响,人们讨论得最多的是它作为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角色。这是因为,太阳的短波辐射可直接穿透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阳光穿过大气层射进来会使地球表面升温。地球以热红外辐射的形式向太空释放能量,但这个过程中的热红外辐射的波长较长,无法穿透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会吸收地球辐射的这部分能量,并向四面八方进行反射,其中一部分能量会原路返回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因而会再度升温,变得像一个玻璃温室的内部,尽管二者升温的物理机制并不相同。
但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产生另外两个主要影响。一是我们排放的二氧化碳会有一部分以碳酸的形式储存在海洋里。但是,经过1500万年的酝酿,海洋的酸度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海洋的酸化会消融珊瑚的骨骼,从而摧毁珊瑚礁,而珊瑚礁是海洋鱼类进行繁衍的主要温床,还能起到保护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免受风暴、海啸袭击的作用。目前,全世界的珊瑚礁正在以每年1%或2%的速度消失,照此下去,它们差不多会在21世纪内全部死去,这将意味着热带海岸的安全性和海洋蛋白资源的大幅下降。二氧化碳排放还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有的植物生长会起到促进作用,对有的植物生长则会起到阻碍作用。
然而,二氧化碳排放会产生的影响中被讨论得最多的,还是我一开始提到的:它会导致地球表面和低层大气的升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全球变暖。然而,这一现象的效应十分复杂,以至称其为“全球变暖”其实是不恰当的,更为恰当的称呼是“全球气候变化”。首先,从全球气候变化的因果链条可以看出,大气层的升温很奇怪地会导致部分陆地区域(例如美国的东南部)暂时降温,但会导致大部分地区(例如美国余下的大部分地方)升温。例如,大气层升温会融化北冰洋上的海冰,使北冰洋的更多冰水向南流去,从而导致洋流下游的陆地区域降温。
其次,与全球气候平均变暖趋势同时存在的是极端气候现象的增加:风暴和洪水越来越频繁,气温的热高峰值越来越高,同时冷高峰值也越来越低,从而产生了诸如埃及雪花纷飞、美国东北部迎来冷空气等现象。这些现象使人们无法充分认识到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重要影响,让本就有所怀疑的、不理解气候变化的政治家认为,气候变化是个骗局。
最后,气候变化的复杂性还源于气候变化当中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延迟。比方说,海洋储存和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非常慢,哪怕今晚地球上全部的人都消失,或者停止呼吸,又或者停止燃烧化石燃料,大气层还是会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不断地升温。当前人们的预测还较为保守,假定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但一些影响力很大的非线性因素将会令全球升温的速度变得更快。这些因素包括永久冻土和海冰的消融,以及可能发生的南极和格陵兰岛冰原崩裂。
接下来,我将谈谈全球气候平均变暖趋势所导致的4个后果。(经过我的一番“尽可能清楚的解释”,你可能已经开始同意,全球气候变化真的很复杂!)对地球上很多地方的人来说,全球气候变化最显而易见的后果是干旱。比如,我的家乡南加利福尼亚州正变得越来越干旱,尤其是在2015年,自19世纪有天气记录以来,我所在的城市洛杉矶在该年打破了最干旱年份的记录。全球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干旱现象在世界上的分布并不平均:北美地区、地中海沿岸、中东地区、非洲、南澳大利亚的农耕区以及喜马拉雅山脉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区域。例如,喜马拉雅山上的积雪为中国、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提供了大部分水源。可是,随着积雪的减少,这些国家共享的水资源供应量正在不断减少,而这几个国家在和平解决争端方面的历史记录似乎不太尽如人意。
全球气候平均变暖趋势带来的第二个后果是粮食产量的下降,原因之一是我方才提到的干旱现象。但让人费解的是,陆地温度的上升也会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例如,因为升温对野草的生长比对农作物的生长更有利)。粮食产量下降确实是一个问题,因为根据预测,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全球人口总量、生活标准和粮食消耗量将增长50%,然而现在我们已经面临好几十亿人吃不饱的问题。特别是,美国作为世界上领先的粮食出口国,其农业生产区集中在国家的西部和中部,但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这些地区正变得越来越热、越来越干,粮食产量也越发走低。
全球气候平均变暖趋势带来的第三个后果,是携带热带疾病的昆虫向温带地区迁移。目前,由此导致的疾病传播包括:最近出现的登革热疫情和在美国出现的蜱媒疾病,近来出现在欧洲的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还有疟疾和病毒性脑炎的传播。
我要提到的气候变暖趋势的最后一个后果,是海平面的上升。据保守估算,21世纪内海平面将平均上升3英尺,然而过去海平面曾最高上升70英尺。现在最主要的不确定因素是,一旦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的冰原崩裂并融化,将会向海洋注入大量的冰水。即使海平面平均上升3英尺,在风暴和潮汐的放大作用下,也足以给位于美国东部沿海地带的佛罗里达州和其他部分地区,以及荷兰、孟加拉国低地,还有其他许多人口密集之地带来负面影响,并且还将对各大入海口造成破坏,而这些入海口正是许多海洋鱼类产卵、繁殖的温床。
朋友有时候会问我,气候变化是否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答案是,气候变化确实会产生一些正面的影响。比如,随着北极海冰的消融,在远北地带将有可能开放不冻航道,而且加拿大南部小麦产区和其他一些地区的小麦产量有可能会提高。但是,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大多是滔天巨祸。
那么,有没有什么快捷的技术手段可以处理这些问题呢?你也许听过地球工程学的各种方案,例如往大气层中注入粒子,或者从大气层中抽取二氧化碳,从而达到给地球表面降温的目的。然而,至今还没有任何一项地理工程学方案经过测试并宣布奏效,这些方案往往成本高昂,而且测试和实行其中任何一项方案肯定都要花很长的时间,也很可能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副作用。比方说,自20世纪40年代,我们使用无毒的氯氟烃气体(CFCs)来代替之前在冰箱中使用的有毒气体,看上去这个绝妙又安全的工程方案解决了冰箱气体的难题,特别是来自实验室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氯氟烃气体没有任何坏处。不幸的是,实验结果无法告诉我们,当氯氟烃气体进入大气层时,它会对保护我们免受紫外线辐射伤害的臭氧层造成破坏。因此,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开始禁止氯氟烃气体的使用——不过那已经是好几十年之后了。这件事体现了为什么地球工程学的方案首先需要通过“大气层测试”——但这又是完全不可行的,因为在期盼第11次尝试能达到预期成效之前,我们前10次的测试可能已经毁掉整个地球。所以,大部分科学家和经济学家都认为,地球工程学试验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甚至会带来致命性危险,所以应该被禁止。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气候变化的进程已锐不可当,我们的后代必然要生活在一个不适宜居住的地球上?不,当然不是这样。气候变化大部分源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减少这些人类活动来延缓气候变化的进程。具体而言,我们要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多使用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
替身的我和白月光互穿了 村霸农女:傲娇夫君来种田 穿书之黑化反派自救手册 灵域战仙 知乎高赞答主:温酒的睡前故事(全2册) 王牌狙击手(全5册) 魔王奶团敲凶哒 超能富豪养成计划 末世:开局爆出一只貂蝉 全球神邸:我随机获得万界宝物 百龙传奇:人龙传 上班第一天,我拒绝了无偿加班! 冲出豪门似鸟飞 读美文库——再别康桥 谢邀:人在迪迦刚成邪神 夏元 末日求生 紫金陈:少年股神(全2册) 我的竹马是哭包 莲静竹衣代表作品合集(共8册)
当蛰伏的小人物柳随云遇到仙家大小姐,他们之间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速成第一道法开启的修仙之门,终于让柳随云走上渺茫仙路。冷艳的钢铁少女,温柔至善的师娘,一心倾恋的萝莉,坚贞无瑕的未亡人,宝相端庄的无垢神尼,宿命相逢的风华少妇,一心向道的女剑修,她们又会同柳随云演绎出怎么样的精彩不求乘风御剑,不求三界纵横,爱才是永恒,只求与相爱之人相守一生,这才是柳随云的无上大道...
世上最可悲之事,莫过于要嫁之人不是所爱因利益嫁给言灵国第一美男子言帝封,旁人羡慕不已,她却心如止水。旁的夫妻你侬我侬,交颈而卧。她和他呢?表面相敬如宾,暗中你死我活...
原本以为自己是孤儿的墨远,突然多了一个超有钱的老爸,然而墨远感觉自己还是很穷。唔穷的只剩钱了。唉!穷,是一种病。得治...
...
作者立早清淇的经典小说高冷医妻这朵桃花扛不住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颜值超高,情商超飒,医术超精,性格高冷唯独恋爱白痴简称三超一高一白痴的燕大女神南杭,在生日前夕发现了刚领证的男朋友与别人从小定了娃娃亲,定亲的对象还是自己最崇拜的师姐。众叛亲离之下,南杭不动声色的辞职,留下离婚协议书,瞒着所有人,在生日来临之时,默默的搭上了飞去日内瓦的飞机成为一名无国界医生。再次见面时,南杭小腹微突,陈一臻烂醉如泥。豪门顶级世家,被军友称为大哥的红三代陈一臻为了自己外交官的梦想,...
云舒迟临死之际,意外绑定了一个作死系统,开启了日常花式作死,大型真香之旅。后来,她发现围在自己身边男神级别的人物却越来越多,对自己百般厌恶的未婚夫也每天上门要求自己负责。晚上,云舒迟被堵在床上,哆哆嗦嗦说好的以后互不相干呢!那是你的一厢情愿。他欺身而上。面对这个每天想着离婚的小女人,叶总表示,宠宠宠,我的女人只能被宠着!(避雷全文沙雕放飞,无逻辑,无虐甜文)Tags隐婚小娇妻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