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不可不读的文化常识书系·中国文化常识(.shg.tw)”!
八教育制度
古代平民的教育,是偏重于道德的
现在所谓教育,其意义,颇近乎从前所谓习。习是人处在环境中,于不知不觉之间,受其影响,不得不与之俱化的。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居鲍鱼之肆,久而不知其臭。所以古人教学者,必须慎其所习。孟母教子,要三次迁居,古训多重亲师取友,均系此意。
因此,现代所谓教育,要替学者另行布置出一个环境来。此自非古人所及。古人所谓教,只是效法的意思。教人以当循之道谓之敩;受教于人而效法之,则谓之学;略与现在狭义的教育相当。人的应付环境,不是靠生来的本能,而是靠相传的文化。所以必须将前人之所知所能,传给后人。其机关,一为人类所附属的团体,即社团或家庭,一为社会中专司保存智识的部分,即教会。
读史的人,多说欧洲的教育学术和宗教的关系深,中国的教育学术和宗教的关系浅。这话诚然不错。但只是后世如此。在古代,中国的教育学术和宗教的关系,也未尝不密切。这是因为司高等教育的,必为社会上保存智识的一部分,此一部分智识,即所谓学术,而古代的学术,总是和宗教有密切关系的缘故。古代的太学,名为辟雍,与明堂即系同物。所以所谓太学,即系王宫的一部分。
蔡邕《明堂论》引《易传》说:“大子旦入东学,昼入南学,暮入西学。在中央曰大学,天子之所自学也。”(脱北学一句)又引《礼记·保傅篇》说:“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入太学,承师而问道。”所指的,都是此种王宫中的太学。后来文化进步,一切机关,都从王宫中分析出来,于是明堂之外,别有所谓大学。此即《礼记·王制》所说的“太学在郊”。
《礼记·王制》又说“小学在公宫南之左”。按小学亦是从王宫中分化出来的。古代门旁边的屋子唤作塾。《礼记·学记》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可见贵族之家,子弟是居于门侧的。《周官》教国子的有师氏、保氏。师氏居虎门之左,保氏守王闱。蔡邕说南门称门,西门称闱。汉武帝时,公玉带上《明堂图》,水环宫垣,上有楼,从西南入。可见古代的明堂,只西南两面有门,子弟即居于此(子弟居于门侧,似由最初使壮者任守卫之故)。后来师氏、保氏之居门闱,小学之在公宫南之左,地位方向,还是从古相沿下来的。师氏所教的为三德(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案:至德,大概是古代宗教哲学上的训条,孝德是社会政治上的伦理训条)、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保氏所教的为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这是古代贵族所受的小学教育。
至于太学,则《礼记·王制》说“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此所谓礼乐,自与保氏所教六艺中的礼乐不同,当是宗教中高等的仪式所用。诗即乐的歌辞。书当系教中的古典。古代本没有明确的历史,相沿的传说,都是和宗教夹杂的,印度即系如此。
然则此等学校中,除迷信之外,究竟还有什么东西没有呢?有的。(一)为与宗教相混合的哲学。先秦诸子的哲学、见解,大概都自此而出。(二)为涵养德性之地。梁启超是不信宗教的。当他到美洲去时,每逢星期日,却必须到教堂里去坐坐。意思并不是信他的教,而是看他们礼拜的秩序,听其音乐,以安定精神。这就是子夏说“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之理(《论语·子张篇》)。仕与事相通,仕就是办事。办事有余力,就到学校中去涵养德性,一面涵养德性,一面仍应努力于当办之事,正是德育、智育并行不悖之理。
管太学的官,据《礼记·王制》是大乐正,据《周官》是大司乐。俞正燮《癸巳类稿》有《君子小人学道是弦歌义》,说古代乐之外无所谓学,尤可见古代太学的性质。古代乡论秀士,升诸司徒,司徒升之于学,学中的大乐正,再升诸司马,然后授之以官。又诸侯贡士,天子试之于射宫。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则得与于祭。这两件事的根源,是同一的。即人之用舍,皆决之于宗教之府。
“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礼记·王制》)。这是最不可解的。为什么明明是用武之事,会牵涉到学校里来呢?可见学校的性质,决不是单纯的教育机关了。然则古代所以尊师重道,太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礼记·学记》)。养老之礼,天子要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礼记·乐记》)。亦非徒以其为道之所在,齿德俱尊,而因其人本为教中尊宿之故。凡此,均可见古代的太学和宗教关系的密切。
贵族的小学教育,出于家庭,平民的小学教育,则仍操诸社团之手。《孟子》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学指大学言,校、序、庠都是民间的小学。平民住居之地,在其中间立一个校室,十月里农功完了,公推有年纪的人,在这里教育未成年的人,就是校的制度。所以《孟子》说“校者教也”。又说“序者射也,庠者养也”,这是行乡射和乡饮酒礼之地。
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篇》)又说一看乡饮酒礼,便知道明贵贱,辨隆杀,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等道理。所以说:“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礼记·乡饮酒义》)然则庠序都是行礼之地,使人民看了,受其感化的。正和现在开一个运动会,使人看了,知道武勇、刚毅、仁侠、秩序等等的精神,是一样的用意。行礼必作乐,古人称礼乐可以化民,其道即由于此。并非是后世的王礼,天子和百官行之于庙堂之上,而百姓不闻不见的。汉朝人所谓庠序,还系如此。与现在所谓学校,偏重智识传授的,大不相同。
古代平民的教育,是偏重于道德的。所以兴学必在生计问题既解决之后。孟子说庠序之制,必与制民之产并言(见《梁惠王·滕文公上篇》)。《礼记·王制》亦说:“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尊君亲上,然后兴学。”生计问题既解决之后,教化问题,却系属必要。所以又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篇》)又说:“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
以上是古代社会,把其传统的所谓做人的道理,传给后辈的途径(贵族有贵族立身的方法,平民有平民立身的方法,其方法虽不同,其为立身之道则一)。至于实际的智识技能,则得之必由于实习。“实习”即在办理其事的机关里,古称为“宦”。《礼记·典礼》说“宦学事师”,《疏》引熊氏云:“宦谓学仕官之事。”“官”就是机关,“仕官”,就是在机关里办事。学仕官之事,就是学习在机关里所办的事。这种学习,是即在该机关中行之的,和现在各机关里的实习生一般。
《史记·秦始皇本纪》:昌平君发卒攻,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吕不韦列传》:诸客求宦为嫪舍人千余人。《汉书·惠帝纪》:即位后,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系。此所谓“宦”,即系学仕于其家。因为古代卿大夫及皇太子之家,都系一个机关。嫪之家,食客求宦者至千余人,自然未必有正经的事情可办,亦未必有正经的事情可以学习。正式的机关则不是这样的。九流之学,必出于王官者以此。子路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篇》)就是主张人只要在机关里实习,不必再到教会所设的学校里,或者私家教授,而其宗旨与教会教育相同的地方去学习(《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可见孔子的教育,与古代学校中传统的教育相近)。并不是说不要学习,就可以办事。
古代的平民教育,有其优点,亦有其劣点。优点是切于人的生活。劣点则但把传统的见解,传授给后生,而不授以较高的智识。如此,平民就只好照着传统的道理做人,而无从再研究其是非了。太学中的宗教哲学,虽然高深,却又去实际太远。所以必须到东周之世,各机关中的才智之士,将其(一)经验所得的智识,及(二)大学中相传的宗教哲学,合而为一,而学术才能开一新纪元。此时的学术,既非传统的见解所能限,亦非复学校及机关所能容,乃一变而为私家之学。求学问的,亦只得拜私人为师。于是教育之权,亦由官家移于私家,乃有先秦诸子聚徒讲学之事。
社会上新旧两事物冲突,新的大概都是合理的。因为必旧的摇动了,然后新的会发生,而旧的所以要摇动,即由于其不合理。但此理是不易为昔人所承认的,于是有秦始皇和李斯的办法:“士则学习法令辟禁。”“欲学法令,以吏为师。”这是想恢复到政教合一之旧。所以要恢复政教合一,则因他们认为“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是天下所以不治;而当时的人,所以要善私学以非上所建立,全是出于朋党之私,所谓“饰虚言以乱实”(《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四年),这固然不无相当的理由。然古代社会矛盾不深刻,政治所代表的,就是社会的公意,自然没有人出来说什么话。
后世社会复杂了,各方面的矛盾,渐渐深刻,政治总只代表得一方面,其(一)反对方面,以及(二)虽非站在反对方面,而意在顾全公益的人,总不免有话说。这正是(一)有心求治者所乐闻,(二)即以手段而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亦是秉政者所应希望其宣泄的。而始皇、李斯不知“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论语·季氏篇》)。误以为庶人不议,则天下有道;至少庶人不议,天下才可以走上有道的路,这就和时势相反了。人的智识,总不免于落后,这也无怪其然。但社会学的公例,是不因人之不知,而加以宽恕的,该失败的总是要失败,而秦遂因之倾覆(秦朝的灭亡,固非儒生所为,然人心之不平,实为其最大原因之一,而儒生亦是其中的一部分)。
汉朝的设立学校,事在武帝建元五年。此时并未立学校之名,仅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在内由太常择补;在外由县、道、邑的长官,上所属二千石,二千石察其可者,令与所遣上计之吏,同诣京师。这就是公孙弘所说的“因旧官而兴焉”(不另设新机关),但因博士弟子,都有出身,所以传业者寖盛(以上见《史记》《汉书·儒林传》)。至后汉,则光武帝下车即营建太学。
明、章两代,屡次驾幸。顺帝又增修校舍。至其末年,游学诸生,遂至三万余人,为至今未曾再有的盛况。按赵翼《陔余丛考》有一条,说两汉受学者都诣京师,其实亦不尽然。后汉所立,不过十四博士,而《汉书·儒林传》说:“大师众至千余人。”《汉书·儒林传》,不能证明其有后人增窜之迹,则此语至少当在东汉初年。可见民间传业,亦并非不盛。然汉代国家所设立的太学,较后世为盛,事实上比较的是学问的重心,则是不诬的。
此因(一)当时社会,学问不如后世的广布,求学的自有走集学问中心地的必要。(二)则利禄使然。前汉时,博士弟子虽有出路,究系平流而进。后汉则党人劫持选举,而太学为私党聚集,声气标榜之地。又此时学术在社会上渐占重要地位。功臣外戚及官吏等,亦多遣子弟入学。于是纨袴子弟,搀杂其中,不能认真研究,而易与政治接近,就成《后汉书·儒林传》所说的“章句渐疏,多以浮华相尚”了。汉末丧乱,既不能研究学问,而以朋党劫持选举的作用亦渐失。魏文帝所立的太学,遂成学生专为避役而来,博士并无学问可以教授的现状(详见《三国魏志·王肃传》《注》引《魏略》)。
魏晋以后,学校仅为粉饰升平之具。所谓粉饰升平,并不是学校能积极的替政治上装饰出什么东西来,而是消极的,因为倘使连学校都没有,未免说不过去。所以苟非丧乱之时,总必有所谓学校。
大策划迷你Q 从县令开始的签到生活 乔国桢、周铁忠夫妇纪念文集 吕思勉中国史书系01·中国文化史 吕思勉中国史书系(套装共3册) 豪门战神狂婿楚叶沈怡雪 话语权:鲜活好用的对话进击方法 我们究竟该过怎样的人生 毕业之后还要上的10堂英语课 妖魔世界里的武夫 生活家书系·汪曾祺生活美学 吕思勉文集·吕著中国通史(上) 吕思勉中国史书系03·三国史话 生活家书系·徐志摩生活美学 路过你生命的每个人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套装共4册) 吕思勉中国史书系02·中国政治史 吕思勉文集·吕著中国通史(下) 刚成人皇:开局亿倍暴击 不鄙文丛·中国哲学常识
你是我的小甜蜜她是他的管家是他的仇人是他的老婆可当她从一往而深到慢慢遗忘。他却突然死活不撒手,想走?没那么容易!...
(穿越+全能+马甲+团宠爽文)孤傲清高贵公子vs娱乐圈全能女王。盛婉做了一辈子的祸水妖妃,穿越后发觉转世竟然是个蠢笨的草包美人,被欺负的都自尽了。这怎么能忍!手撕绿茶,脚踢白莲,一切阻挡她的只有被销毁的下场。这个世界艺人不仅能赚钱还广受喜爱地位崇高?舞姬出身的盛贵妃表示很满意舞乐美食丹青诗书上才艺!只要你想,她无所不会!!在成为世界上最璀璨的那颗星星的路途上,无数裙下之臣被光芒吸引而来。被团宠的日子里,甚至不用她亲自下场动手,敌人就已经消失不见。人生如雪寂寞直到那个孤高清傲的男人出现,一眼洞悉她心底的残缺...
法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也比法师富有,因为作为一个法师永远都在缺钱!防护系咒法系预言系惑控系塑能系幻术系死灵系变化系八大法师学派,别人一系专精,一不小心成为了新手村施法者职业八系首席的梧桐,贪心的选择了一条注定穷到死的八系齐修之路!魂淡!挣再多也不够花啊!别想从我这里拿走一枚铜币!把钱交出来!你以为我没看到你把钱藏在内衣里了吗?什么?你是女的?女的就不能被抢么?把那枚金币从胸罩里掏出来!!!别逼我亲自动手!历史的巨轮徐徐转动,在梧桐的面前碾压出了一条笔直的,用金币铺就的金光大道,未来的钱袋屠夫金币侩子手吸血鬼法师正在艰难而茁壮的成长着。-----------本书读者群178591617...
很久很久以前,一座神秘的高塔降临爸爸,今天能换一个故事么?嗯,那就讲爸爸开着机甲打魔法师的故事吧!这个我喜欢!很久很久以前,一座神秘的高塔降临...
向暖从小爹不疼娘不爱,所以也不敢奢望幸福,直到她遇上牧野。这个男人那样强势,那样霸道,却又如此不遗余力地护着她,宠着她。他说都说女人是男人的肋骨,向暖,你就是我最重要那根肋骨。向暖满心欣喜,陶醉幸福。可是有一天,他遗失的那根肋骨回来了...
每一天都是惊奇的一天。曹帆是神,也是人。本书书友群778299844,欢迎大家加入。各位书友要是觉得都市惊奇日记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书友朋友推荐阅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