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们研究文化斗争,一定要把别人的根挖出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挖出了敌人的根在什么地方,然后知道他下一步是怎么走,知道他必然是什么路线,而且实际上历代讲统治的人,内在都是用法家的思想与原则。虽然商鞅变法自己是失败了,而这部《商君书》,他和《韩非子》等这些法家的著作一样,在中国政治的运用上,都是很重要的典籍。假使研究斗争的手段,在这些书里,可以找出来的例证太多了,是用不完的。
这也就是说明了&ldo;仕而优则学&rdo;,一方面工作服务求经验,一方面不断求学,增加学识的渊博以开拓心胸,再配合自己为人处世的实验,而产生的学问,这是中国文化讲学以致用的精神。但是现在和学人文科学的学生们谈谈,真觉得悲哀,连自己中国的历史都没有学好,只学了研究历史的方法,而中国古人读历史不是走这个路子,读懂了以后,自然知道方法,现在更可悲哀的,有中国学生去美国研究中国学问,如中国史、中国文学等,或是只研究一节中国断代史的某一点,就拿到了学位,想想看这该多可怜!这个样子读历史,学位是有了,而对于历史与人生的配合则不晓得。这也是我们要注意的,将来对后代的教育,对自己工作与处世的方面,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所以&ldo;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rdo;这两句话,我们今天读来,是有无限的感慨。
办丧事不是演戏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这是讲丧事,我们看到四书五经,尤其在《论语》中,很多次都说到丧事,以现在年轻人的观念来说,讲死人的问题太多了,这也是一个问题。儒家为什么对于丧事‐‐死人的问题讲了那么多?我们要了解两个道理:第一要了解所谓人生,只有生与死两件大事,这两个阶段就是两头,好比天象一样,早晨和夜晚;或如一年的过程从正月到年底,就是这样一个现象。所以中国文化对人生问题的重点,在于养生送死。西方文化的重点只有一半,养生非常重要。小孩子在西方文化中很有地位,老年人可怜得很,因为他们对送死不是太重视的。中国则顾到两头,养生与送死,因此自古对丧礼就非常重视。但是这种重视,产生了一个流弊,在春秋战国时,丧礼的繁复,讨厌到极点:一副棺材有三套,所谓衣、榇、棺、椁。朱熹有一部著作专门讲这些的,如土葬还要放木炭石灰等等,说来也蛮科学的。有的地方则不同,天葬的挂在树上给鸟吃了,水葬的丢在海里就葬了,简单得很。而中国的丧礼很繁,繁得过分了,所以当时有人出来反对。孔子以后的墨子,也是最反对重视丧礼的一个。他讨厌透了这些,所以《墨子》里有一篇《节丧》,以社会经济的观点,认为这是很大的浪费,很不应该的,这也是墨子经济道德观点。但是孔子、孟子的思想。对于过分的节省是反对的。在《礼记》上有规定,对丧礼是有所修正的,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历史文化的事实问题。第二个要注意的是属于人类文化的,我们可以不用这个&ldo;丧&rdo;字,我们研究古书,对这个&ldo;丧&rdo;字,并不须要头大,如果思想贯通起来,从人类学的观点来看,都是一样的。我们说过,西方文化的根源是宗教,由宗教发展为哲学,由哲学发展为现在的科学,这是三位一体的东西,对于世界上的宗教,我们就以比较宗教来讲好了,这也是近年以来在大学里一门新兴的学科,哈佛大学等都有这个系,对每个宗教的教义、哲学理论、方法,都作一个客观的比较,我们以比较宗教的立场来看,先不谈教义,每个宗教首先讲人死问题,而且每个宗教都是专管死人的,教人不要怕死,死了以后到我这里来,好像每个宗教教主都开了一家观光饭店,招揽生意:&ldo;到我天堂上来,我的天堂第一。&rdo;有的说&ldo;你到我西方极乐世界,招待周到,非常清净。&rdo;好像我们当年到了上海,一上码头,很多打灯笼的旅馆茶房来拉生意一样。为什么每个宗教都如此,都管死的事,没有管生的事?这一点唯有我们中国文化值得自豪,我们中国文化很少谈到宗教,我们固然管死,但也管生的,你们站在殡仪馆门口看,看得很可怜,每天都有抬出去,有时候每个厅还排队,上午下午都忙不过来。可是中国文化,是站在妇产科门口看,天天看到孩子抱出来,没有什么悲哀,你那里抬走一个,我这里抱出两个,高兴得很,&ldo;生生不息&rdo;。这是西方原始文化与中国原始文化的基本不同点。
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注意,不管如何,都对于生命的生与死的问题在研究。生与死的确是个大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这就是说中国文化丧礼的境界,古人为什么到处提到丧礼的内涵,它包括的问题有这样大,并不简单,我们不要轻视它。
现在回到书上: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子游的思想是根据孔子的传统来的,他对于当时社会风其中,对丧礼过分的铺张,有一个修正的论调,认为办丧事要诚心哀痛就够了,表面上办得非常铺张,办得非常隆重,内心没有一点哀痛,外面的礼貌再好,仍不是丧礼的精神。古代就是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上述的观念,如果现在写文章,便可以在报章杂志上,写好几评论文批评这个事。我们现在如果把这句话对年轻学生讲,一定会引起反感,他们认为这句话有什么了不起。这就是学问与时代没有办法配合。我们这一辈知道,中国旧式社会因几千年来的习俗,有的地方,可以出钱雇人来哭丧的,那种丧声,比唱歌还好听,就有专门以替丧家哭死人赚钱维生的人,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流弊。而且这种风气,过去在广东、福建某些地方最盛行,因为这是汉唐文化的遗风。这种替人哭丧的人名为&ldo;挽郎&rdo;,等于现在出殡行列中的中西大乐队,因此子游提出这个主张来,修正这种社会风气。
难能可贵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
与并为仁矣。
这是孔子死后,同学们互相的评论,大家关起门来的检讨。这一篇是子张开始,所以这里讨论到子张。子游说,我们的同学子张,作人的确了不起,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事情,他去做了,困难的事情,他敢去负责任,敢去挑这个担子,而达到任务。这一点子张做到了,但是还没有达到夫子那个仁的境界。
这是子游对子张的评论。曾子也随着附和,认为子张是个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但是他修养的内涵,还没有达到仁的境界。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这是用曾子的话,说明学问的道理,这里又提到丧事,他说,据我当年听到夫子(指孔子)说&ldo;人未有自致者也&rdo;。这是一个问题了。自致是自动自发,就是说自动自发的人几乎是没有,虽然有这个心情,但很难构成有恒的行为,而能够达到最后目标的很少。这个话看起来很空洞,但孔门的道统比较注重内心自省的修养,这也是求学问仁的中心。所以这句话就是说,一个人很难做到自己肯责备自己,乃至由自己内心的反省,而到达了圣人的境界,这是很少的事例。换句话说,就是任何一件事,都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出于不得已,完全出于主动的很少,例如有一件事‐‐打牌,三缺一的时候,还跑很远的路去拉一个人,这是出于自致。但以心理学来研究,这也不是出于自致,因为打牌这个娱乐就不是靠自己来的,而是靠几个人凑合成一种环境而影响来的。所以真正由自己内心自发,自致,达于仁的境界,的确非常少。严格的说,一定要讲,哪一件事情是比较自发的呢?曾子便引用孔子的话&ldo;必也亲丧乎!&rdo;一定说起来,只有父母死了的时候,内心真觉得悲哀,那种悲哀是自然的,可以勉强说纯粹是自发的悲哀。但是注意&ldo;必也&rdo;两个字,就是&ldo;勉强、一定、硬是要说的话&rdo;的意思,实际上那种悲哀,有时候也是迫于不得已,而并不是真情。(所以说中国古文,虚字里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因此一个人内心的情感与良心,真正能自发自致的毕竟太难。这节书看起来很简单,如以心理学、哲学来看,可发挥的地方太多了。
我爱吃肉肉 修车沦陷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易经杂说 猫犬系男子 一树海棠压梨花 如何修证佛法 烈狗 历史的经验 你妈就在那里 温故而知新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孟子旁通 唯识与中观 卿宓 桃色镜头 严拓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何如 小崽崽他超行的
...
我从未想过我会婚内出轨,然而这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我并不是水性杨花的女人,两年前嫁给刘泽凡时,我们许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这个承诺,随着他的出轨变成了笑话。...
我只不过是会点按摩,通点医术,懂点古武,练点内功而已,这真的只是基本操作,可傲娇的总裁,靓丽的校花,邻家的萝莉她们非要缠着我...
穿越被下药,撞见一绝色美男坐在火里自焚帅哥,反正你也不想活了,先让我救急一下!某女扑倒在火中渡劫的邪帝,睡后溜之大吉。傲娇帝尊醒来,咬牙切齿把那个女人找出来,本座要亲手弄死!君时月正沉迷宅斗手撕渣男贱女不亦乐乎,邪帝满身杀气找上门,她以为自己死定了,谁知月儿想要什么,本座给你!月儿想吃什么,本座喂你!月儿想练什么功法,本座陪你双修!轩辕大陆众人一脸黑线帝尊,这就是您老所说的亲手弄死吗...
她是遗落在外的夏家真千金,他是高高在上的路家大家主。本以为两人不会有交集,偏偏命运爱开玩笑。某天,她被一位小正太拽着衣服喊妈咪,他身后的男人笑的一脸得意夏寻笙,我们结婚吧。抱歉,我们不熟!没关系,我们会有一辈子的时间来了解彼此。一时不察,被拐回家。婚后,她躲在被子里咬手指你出去,我不要和你睡一个房间,禽兽。老婆,放心,我不会让你下不了床的,乖。...
天纵之才的凤府二小姐,被人毁去经脉,再次睁开眼睛,就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凤泠鸢,哪怕这步步杀机,她已羽翼渐丰,何人能动她炼丹炼器,轻而易举,契约召唤,手到擒来,她倒要看看,这天地,还能有她凤泠鸢奈何不了的存在直到凤泠鸢头痛的躺在阮鹤宸怀里,娘子,今天是个很重要的日子。凤泠鸢抽抽嘴角什么日子更爱你的日子。说着,凤泠鸢就被阮鹤宸扑倒了床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