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就根据这个标准,我把这四年的回忆依照时间顺序写在下面。
一九四六年
这一年一大半是在旅途中度过,一直到年末,才算是得到了安定。但是,在车船倥偬中,竟然写了一些文章,殊出我意料。但是,按照我在上面给&ot;学术&ot;下的定义,真正够格的只有两篇。
1?《一个故事的演变》
这个故事流传的时间极长,地域极广。小学教科书里面都用它来作教材。后来我在《梅磵诗话》里又读到了引用东坡诗注的一段话,讲的也是这个故事。《诗话》引刘后村的诗:&ot;辛苦谋身无瓮算,殷勤娱耳有瓶声。&ot;&ot;瓮算&ot;指的就是这个故事。江盈的《雪涛小说》中也有这个故事,内容大同而小异。印度《嘉言集》和《五卷书》中也找到了同样的故事,内容请参阅我的原作,这里不赘述。我只想指出一点,中国的那两部书就是我在哥廷根读到的。当时万没有想到,后来竟派上了用场。
2?《梵文(五卷书)--一部征服了世界的寓言童话集》
这一篇文章是根据德国&ot;比较文学史&ot;的创立者th?benfey的关于《五卷书》的一篇长文介绍的。严格说起来,它不能算是一篇学术论文。但是,后来兴起的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我认为,创始人不是别人,而正是benfey。所以我把它列在这里。
一九四七年
这一年文章的数量不算少,符合学术条件的有以下几篇。
第51节:回到祖国(4)
1?《一个流传欧亚的笑话》
这也属于比较文学史的范围。比较文学史与民间文学有密切的联系,二者简直可以成为一体。《五卷书》里面的故事,我认为,基本上都属于民间文学。普通老百姓创造故事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
这个笑话是我在德国听到的。内容极简单:一个白人与一个黑人同住旅舍中的一间屋内。夜里,黑人把白人的脸用墨涂黑,偷了他的东西,溜之大吉。白人醒来,看到自己的东西都已不见,照了照镜子,惊诧地说道:&ot;原来黑人在这里,可我到哪里去了呢?&ot;在哥廷根汉学研究所翻阅杂书时,读到《续说郛》中收的刘元卿的《应谐录》,发现里面有几乎完全相同的笑话,只不过把黑人换成和尚而已。
2?《木师与画师的故事》
这同样属于比较文学史的范围,是中印两国的民间故事流传的一个例证。
3?《从比较文学的观点上看寓言和童话》
这仍然属于比较文学史的范围。我径直称之为&ot;比较文学&ot;,由此可见我当时对&ot;比较文学史&ot;和&ot;比较文学&ot;的看法。
在这篇文章里,我介绍了几个跨越国界、流传时间又极长的故事。第一个就是著名的&ot;曹冲称象&ot;的故事。它堂而皇之地见诸中国的正史《三国志&iddot;魏志》中,它的真实性由此得到了加强。实则同样内容只换了人名的故事,却见于汉译《大藏经》中。我介绍的第二个故事是狼与鹤的故事。这个故事见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中。印度也有,见于巴利文《本生经》及其他不少的佛典中。关于称象的故事,日本也有,有名的&ot;一休传说&ot;中就有这个故事(请参阅陈寅恪先生的《三国志曹冲华陀传与佛教故事》)。
在这篇文章里,我讨论寓言和童话起源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许多书中和论文中都曾谈到过。从理论上来讲,不外是一元产生论和多元产生论。我个人认为,多元产生是不能想象的。只有一元产生才是合情合理的。剩下的只有一元产生,也就是最初产生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然后向外辐射扩散。这一个国家或地域究竟在哪里呢?恐怕不能笼而统之地说,所有的寓言和童话都产生在一个国家和地域内,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讲大多数的寓言和童话都产生在一个国家和地域内,则是近情近理的。现在的问题是:这一个国家和地域究竟是哪一个呢?西方国家的学者谈到的不出两个:一个印度,一个希腊。他们的意思并不一致。据我的观察,ternitz依违于印度、希腊之间。benfey则说得清楚而坚定:&ot;世界上一切童话和故事的老家是印度,一切寓言的老家是希腊。&ot;他同样依违于印、希两国之间,但把童话和寓言区分开来。这个区分是十分牵强的,因为二者从根本上是难以区分的,决不是泾渭分明的。我个人则倾向于印度,因为印度的民族性极善幻想,有较其他民族丰富得多的、深邃得多的幻想力。鲁迅先生在一九二六年写成的《〈痴华鬘〉题记》中一开头就说:&ot;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即翻为华言之佛经中,亦随在可见&ot;。我认为,鲁迅的意见是根据事实立论,极可信赖。
4?《柳宗元〈黔之驴〉取材来源考》
柳宗元的《黔之驴》是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读古文者恐怕没有人不读的。但是,迄今我还没有见到有人探索这篇文章来源的文章。我个人提出了一个看法:它的来源也与印度有关。我在印度许多书中找到了类似的故事:《五卷书》第四卷,第七个故事;《嘉言集》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可是,在古希腊柏拉图的《对话》中有所暗示,完整的故事存在于《伊索寓言》中。在法国拉封丹的《寓言》中也有这个故事。可见这个故事,至少是它的母题,传布时间之长和地域之广。
一九四八年
1?《〈儒林外史〉取材的来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指出,虽然吴敬梓的书多有历史事实的根据;但是,他是在写小说,因此他从其他书中也抄来了一些材料。
2?《从中印文化关系谈到中国梵文的研究》
第52节:回到祖国(5)
这里我明确地提出了中印文化关系,表示我正在寻求出路中的一些想法。
3?《&ot;猫名&ot;寓言的演变》
这篇文章也属于比较文学史的范围。我先在明刘元卿的《应谐录》中发现了&ot;猫名&ot;的寓言。这当然也是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图书室中读书的收获。接着在日本的书中找到了这个寓言。最后,又在印度的许多书中找到了它,这些书包括《故事海》、《五卷书》、《说薮》等等。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同样有这个故事。
4?《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
这一篇文章属于中印文化交流的范围。
5?《论梵文t&iddot;d&iddot;的音译》
这是我到北大后三年内写得最长的一篇学术论文,是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五十周年校庆而做。当时北大教授写了不少纪念论文,总名之曰&ot;论文集&ot;,实则都是单篇印行,没有成&ot;集&ot;。
这篇论文讨论的主要是利用佛典中汉文音译梵文的现象来研究中国古音。钢和泰(a?von
sta?l-holste)先生想用音译来构拟中国古音,但必须兼通古代印度俗语才能做到。
梵文的顶音t&iddot;和d&iddot;在汉译佛典中一般都是用舌上音知彻澄母的字来译。t&iddot;多半用&ot;吒&ot;字,d
&iddot;多半用&ot;茶&ot;字。但是在最古的译本中却用来母字来对梵文的t&iddot;和d
阅世心语 白说 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 牛棚杂忆 季羡林的人生哲理:忆往述怀 留德十年 一生的远行 真话能走多远 我授徒亿万倍返还! 季羡林谈写作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另一种回忆录 我的人生感悟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 贤行润身 大唐西域记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病榻杂记 学问人生
嫁给权倾天下的九千岁冲喜,她诅咒他早早归天,好分家产。谁知他是假宦官,还要她给他生孩子!...
作者公子米的经典小说帝国总裁,撩个宝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第一次?有有经验男人低笑,眼神意味不明。薄倾大着胆子直接把醉酒的席靳衍睡了!没办法,自己缺钱,他就是钱!五年后,席少一言不合直接丢了个软萌包子过来。妈咪,为了我的千玺演唱会门票,人家只能把你卖啦!薄倾...
传说中,月之魂分为傲之魂妒之魂怒之魂惰之魂贪之魂食之魂色之魂七种。当有人能够集齐所有散落的魂,将之合并为月之魂的时候,天地为之震撼。你确定,为了力量,出卖自己的灵魂么。我确定为了梦儿!...
一个无意间得了神通的正一派门人张小妖,吊儿郎当一只百年难得一现的灵物蛤蟆豆包,狡猾好色。一个少年道士,一只灵物紫蟾,走出大山,面对灯红酒绿,看相摸骨堪舆测命,坑蒙拐骗拍黒砖斗高人淘古玩赚大钱,替天行道。置身黑暗官场,直面恩怨情仇,享受声色犬马,却俨然不知道自己身上埋藏这个一个惊天秘密让权贵弯腰,让同行低头,让明星捶腿,让黑道乱抖,让猴子翻跟,让石头冒油!被称为妖孽一般的存在,但那颗闷骚的道心,始终未变!张小妖豆包,你叫一声咱就收钱财,叫两声,咱就搂女人,怎样?豆包咕咕咕!张小妖我擦!你这劣货难道想财色双收!?(小张作品,必是精品,尽可一看!多支持,多投票!本书群号51447463,欢迎加入。)...
旷世神婿我以天下为礼,聘你一世为妻!含恨陨落的金仙之首,重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纨绔废物的上门女婿身上,岳母打骂,老婆不爱。然而,一年后冰山美女老婆看着眼前完全蜕变的男人,幽怨嗔斥当初你就是个废物弃少,窝囊女婿!现在你名动华夏,有权有势,就想抛弃我了?正给她洗着小脚的秦瑜满脸问号苏念清,你丫的有毛病吧,我这一年是不是太惯着你了???...
老司机林浔开着火车带着他的小姨子在穿隧道时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结果意外地到了三国时期。随后身怀巫术的林浔很惊讶地发现这简直就是一个巫力涛涛的世界,瞬间突破瓶颈达到小巫境界,向着巫神的道路不断前进,最终林浔带着一众三国英雄开着火车上了天。本站为书迷更新开辆火车去三国最新章节,查看念难忘所撰历史军事开辆火车去三国的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