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再举一个例子,菩萨戒它是先有戒体才有戒相。菩萨戒里面说,你发了菩提心以后,到了山林当中看到众生,你要劝他汝等众生,发菩提心。诸位!你有没有觉得很奇怪?我刚出家时也觉得很奇怪,你跟他讲,说汝等众生发菩提心,它是一只猫,它是一只狗,它听得到吗?它听得懂吗?
这有两层解释:第一个,从不思议熏习,它可能有一种善根的熏习。但重点不在这,重点是自性众生誓愿度,因为你看到这个众生时,诸位!这个众生在哪里?他是你心中影像的众生,而你在受戒时,你对你心中的众生许下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
你当初发愿时,你有面对众生吗?你没有!你是在佛前发愿。也就是说,你的所缘境是你心内的众生、心内的烦恼,你是面对你的烦恼而誓愿断,你面对你自性的众生而誓愿度化。所以不管它听得懂听不懂,你必须这样做才不伤害你的戒体,因为它是你心内的众生。这就是所谓的称性起修,这样你才能够产生一种循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产生一种内外的循环,你的性德带动修德,而修德又加强你的性德。
这个就是第二个阶段——性修不二,就是历事炼心。我们从最初的住相修行——住相布施、住相持戒,到空性的离相,到了法华会上一心真如时是借相,把相再借过来,但是他借相时不执着,借相来开显你佛性的功德,这个就是性修不二。
到了第三,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这个就是证。信解行证,一念相应而成就初地菩萨。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这句话有两说,是出自《华严经》,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这句话如果出现在《法华经》,那又不同解释了。《法华经》的顿是因地的顿,我们说你发起一念清净的菩提心,你就成就成佛的因种。这句话在《法华经》,就不能解释成初地了,就是你发起了清净的菩提心,就成就成佛的因种。但是如果出现在《华严经》,那初发心就成就初地的功德。
我们从这个看它的整个过程,信解行证这个地方,顿教相就是它来自于《华严经》,则方等、般若诸经,悉皆有之。
从顿教相来看,净土宗也有顿教的思想。你看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里面很多顿教义、顿教相。你看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凭什么佛陀的心能够入我们的心?从唯识的角度解释不通。我们是阿赖耶识,佛陀是无垢识,佛陀凭什么从一念心性来加持我们?在唯识学是解释不通的,从赖耶缘起解释不通,从业感缘起更解释不通,那只能用真如缘起,因为我们跟佛陀是同一个体性,只是我们离家出走了,佛陀没有离家出走,安住一念心性,我们不安住,如此而已。
第二段,为什么我们当下忆念佛陀,我们当下就具足佛陀的功德?这也是圆顿的思想。因为从称性起修的角度,你当下的相状启发你自性的功德,托彼依正,显我自性。所以这都是从因地的顿教义来说明。所以在净土宗,它虽然强调佛力不可思议,也强调了心力不可思议,这个就是顿教相。
我们再看渐义。渐亦有二义,先把它念一遍:
渐亦二义:
一、渐教部——谓惟局阿含为渐初,方等为渐中,般若为渐后。
二、渐教相——谓历劫修行,断惑证位次第,则华严亦复有之。
法华会渐归顿,不同华严初说,故非顿。不同阿含、方等、般若,隔历未融,故非渐。然仍双照顿渐两相。
顿,对真如的体验,是直接的切入;渐,它是先有个方便,先经过无常、苦、空、无我思想的调伏,然后再慢慢地引导入这个顿。比方说,渐教的经典,就只有局限在阿含、方等、般若。《阿含经》是渐初,先讲最粗重的苦谛,从无常而切入苦谛,从苦而悟到无我跟空性;方等时,佛陀就现出广大的大乘功德,来对比小乘的不圆满;到了般若会上,以我空、法空的真如理,来洗涤二乘人的法执,使令他心胸开阔。就是说,先有这个过程。
或者说它不是整部经,它是某一个教义。比方说,历劫修行,断惑证位的次第,就是佛陀告诉我们在理观的时候是顿,事修这一块修行的阶位,它就用渐法来说明。以修行的过程来说,《华严经》也有这种渐的思想。
比方说,《华严经》讲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等等次第的修行;《法华经》的渐就更圆融,它是会渐归顿,它把前面的阿含、方等、般若的这个过程,会归到一佛乘的因种,不像《华严经》直接的顿,所以它不像《华严经》直接说大法,它是非顿;也不同阿含、方等、般若只说渐,它是双照顿渐。
这个顿渐的操作很重要。当你透过前面的五时,你知道佛陀出世的本怀,你知道学佛以后,先把自己的垃圾清干净。所谓清干净不是把它整个断掉,是先否定它的存在,先把你的心态调整跟佛陀同一个心性,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个,就是顿渐的操作。它是怎么操作我们解释一下。
如果你在对付烦恼时,某一方面的烦恼特别重,比方说贪爱的烦恼、比方说瞋恚、比方说嫉妒心,这时的渐教法门要多一点。渐教法门一般来说,药都下得比较重,治乱世用重典。
比方说,你是修净土宗的人,你要做两个功课:第一个厌离娑婆,第二个欣求极乐。有些人他厌离娑婆很难,欣求极乐很容易;有些人欣求极乐很容易,厌离娑婆很难。对娑婆世界厌离很难的人,你就要多看阿含的思想,藏教的思想,你必须把苦、空、无常这个渐教法要多加运用。
前面的五时是告诉你一个家的概念,一个概念而已,但是从顿渐的操作,它告诉你怎么回家。五时的概念是告诉你,你现在没有家,其实不是你没有家,是你不想回家,其实你是有家的。所以五时当中,是建立一个家的概念。
到了顿渐的操作时,是既然我有家,我应该回家了,怎么回家呢?或顿或渐。你有些地方可以直接过去,你没有这个烦恼,就不必停留;你有这个烦恼,就必须要停下来,用权教的法门善加对治,那就是看你自己怎么去操作。不过操作顿教时,诸位要注意,除非你今天在思惟佛的功德,你可以用华严的顿,用果地的顿。如果你是为了自受用,尽量用因地的顿,这样懂吗?
《法华经》的顿,是因地,是讲到因地的因种,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念佛就成佛吗?不是!我念佛时,成就一个成佛的因种,是这个概念。我已经产生一种成佛的能量,从因地论顿。
也就是说,或顿或渐,那就看你自己怎么操作了。你业障深重,你就要加强拜忏,要处理业力的问题。你对哪一个地方特别贪爱,你就必须用苦谛的思想来对治这份的贪爱。当你的烦恼现前时,你就要用渐法来操作;当你在修行当中,在烦恼操作时失去了信心,你用顿教的法门来鼓励自己,所以它就是一个平衡。有时候你从顿教里面,开始回到佛性的思想,建立一种成佛的信心,就是从众生的人性而带到佛性;但是有时候,你必须从佛性又回到人性,借假修真,用渐教法门好好地对治你虚妄的烦恼。
所以它必须要怎么样呢?要称性起修。当你回到性德时,你观想你的佛性;当你称性起修时,你要务实地面对烦恼,观想你有如梦如幻的人性。
所以你就是在这个顿渐当中要取其平衡点,这个就是顿渐的概念。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
化仪四教跟前面的五时的概念不一样。这五时的概念,它的意思就是说,一个流浪在外的乞丐,他追求很多东西,但是他忘了回家这件最重要的事情,它告诉你一个家的概念,五时是这样,五时它没有谈到怎么样回家,它只是告诉你有个家。
但是等到化仪四教时,就是当你知道有家时,你就要知道如何回家,怎么回家。你有时可以直接契入佛性,产生强大的自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但是你在进佛堂拜八十八佛时,你要观想你是业障生死凡夫,起生大惭愧心。但是你佛堂拜完的时候、你开始打坐的时候,你要观想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所以你在顿渐这个法门当中,你要操作得宜。这就是为什么说《法华经》的好,就好在哪里呢?它双照顿渐,顿中有渐,渐中有顿。所以《华
肉身武圣:从修炼鹤形拳开始 奥特搞事日常 大演武 冬雾尽时 作为一个地球人,穿越进你们修真界我也很绝望阿 狮醒东方 进军乐坛从恋综开始 [排球]伤停补时 魔劣:掀翻格局,从入学一高开始 这灵气有毒啊 被雷劈后,废柴小师妹惹上大人物 被渣男他哥抱回家后 邪恶赛亚人杀穿漫威 名族崛起之科技与修行 电锯人:从双神威开始 当游戏映照进现实 我的宗门,只收废人 天缘巧合之小神医郑义宝 漫综:从海贼开始修真 从1998开始,我成为足坛教父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炙笔的经典小说我能看见万物弱点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好不容易赶上穿越热潮的方浪,却惊讶发现,他这副身体有些‘特别’。各大宗门的圣女妖女都将他视若鼎炉,无时无刻不想霸占!而眼前,天狼门的大师姐更是盯着方浪,忍不住流口水,暧昧至极!系统,你快帮帮我,她们都想侵犯我!...
贵族笔记由作者温吞白水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贵族笔记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医学国手苏乔带着系统穿越,斗嫡姐,踩姨娘,惩嫡母,跪在皇上面前求来的未婚夫却见死不救,姐不怕死不瞑目,直接踢了,可怎么回事,她已经退无可退,他却步步紧逼,说什么,只有他不要的女人,没有人敢不要他!...
张立带着虚拟网游中合成矿石的系统,重生在修仙门派一个叫楚云的外门弟子身上。且看他,如何以糟糕的资质,在尔虞我诈凶险异常的修仙界,一路向前,一步步走向修仙的巅峰。御剑乘风,覆手为空。书友群(189420094)...
上一世的初小夏,始终坚信自己的想法,认为沈慕白就是最坏的人。在她的作天作地下,她不但害了自己,更是害死了挚爱她的他。重活一世,让初小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竟然会是初家的真千金,也是被沈慕白放在手心之中的女人。为了弥补亏欠,这一回,她定要将他宠上天。她的一夕脱变,让某人不知所措,但却是乐在其中。...
天纵之才的凤府二小姐,被人毁去经脉,再次睁开眼睛,就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凤泠鸢,哪怕这步步杀机,她已羽翼渐丰,何人能动她炼丹炼器,轻而易举,契约召唤,手到擒来,她倒要看看,这天地,还能有她凤泠鸢奈何不了的存在直到凤泠鸢头痛的躺在阮鹤宸怀里,娘子,今天是个很重要的日子。凤泠鸢抽抽嘴角什么日子更爱你的日子。说着,凤泠鸢就被阮鹤宸扑倒了床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