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中信出版2020年度好书-经济管理(套装共12册)(.shg.tw)”!
第11章节俭与炫耀性消费
节俭和想要维持简朴生活方式的念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中国、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设有禁奢法,禁止过度炫富。在很多国家和宗教中,对炫富予以批判的故事是持续时间最长的长期叙事之一。而与这些节俭叙事相对立的则是炫耀性消费叙事:对于成功的人生,就是要展示自己的成就和权力,以彰显自己的成功。这两则叙事一直水火不容,有些时候节俭朴素略占上风,另一些时候炫耀性消费又反败为胜。两者都是重要的经济叙事,因为它们能够影响人们的消费或储蓄模式,从而影响整体经济状况。事实上,这些叙事有可能会产生超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预期的深远的经济影响。
大萧条期间的节俭和共情
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当人们面对大范围非自愿失业的时候,节俭叙事格外具有影响力。它们也是对人们印象中20世纪20年代铺张浪费的一种反映,我们可以通过“赶上琼斯家”使用频率的快速增长看出这一点——这个说法通常被用来讽刺那些为了撑门面,看到左邻右舍买什么自己就跟着买的人。这一说法的使用频率在20世纪30年代增长最快。在大萧条之前的年代很难找到因萧条而节俭朴素的记录。“新朴素风”在二战期间一直盛行不衰并持续至20世纪50年代,然后才逐渐开始消退。
伴随着大萧条和二战出现的新朴素风源自那些声称人们无缘无故遭受苦难的有力叙事。这些人由于大萧条而失业,其中有些人后来又因二战而丧生。也许你的邻居琼斯一家过得很好,但你的邻居史密斯一家却像大萧条时期的其他很多家庭一样,正在艰难度日。一系列讲述人间悲剧的叙事在朋友和邻居之间口口相传,如一家人在父亲丢掉工作、拖欠抵押贷款、失去房屋之后流浪街头的故事,而这一切完全都不是因为他自己做错了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仍然拥有工作,合理的做法也是推迟购买新车、举办豪华派对、紧跟奢华时尚等安排。这种自发的节制有助于解释大萧条初期经济的严重收缩以及二战期间消费者购买力的下滑。
大众口中的大萧条时代叙事
这个时代的话题反映了当时的主流叙事。下面是一封大萧条时代写给《波士顿环球报》“居家·姐妹互助·私房密语”专栏的一封信——这个专栏相当于那个时代的推特、微博或红迪网,在这里,女性可以用化名写信为彼此提供建议。下面这封信出现在1930年3月,也就是1929年股市崩盘后6个月:
亲爱的米卡多,你在近来的一封信中表示希望能够征求一份预算方案,你说你的积蓄在最近这场金融危机中化为乌有,所以我就给你写了这封信,因为我们的情况非常相似,只不过我这边不仅失去了我们曾经拥有的一切,还因此负债累累。
不过,我的问题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继续像现在这样生活,也就是说,住在现在的房子里,严格控制开销,那我们大约能在10年内还清债务。当然,我们可以搬到便宜一点的房子里,只购买生活必需品,从而尽早还清这笔债务,但是我想请你、兰西奥拉塔和其他愿意写信的姐妹们告诉我,在你们看来这是不是明智之举……
我害怕搬家,因为我担心这会对我们产生精神影响。我们的生活水平将会降低,我不敢去想象这种改变,也不敢想象这一举动对我们的精神、勇气和人生观的影响。可能这样看起来不够勇敢,但是,除非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否则真的很难理解这种压力和焦虑,也很难对生活保持冷静的态度……
克莱德注释标题“FinancialCrashLeftThemDeeplyinDebt,”DailyBostonGlobe,1930年3月10日,第21版。
当一个人的邻居像克莱德这样绝望挣扎时,如果还进行炫耀性奢侈消费的话,也就太没有同情心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封信的作者内省地提到了“我们的精神”,这让人想起了凯恩斯的说法:萧条是由“动物精神”的衰落引起的。她在决定是否出售房屋时,局限于这样的心理状态:她必须管理好一家人的精神状况。管理好人民的精神是这个时代的重要话题,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国家领导人,不管是一家之主还是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他发表乐观的讲话,也鼓励他人的乐观讲话。
克莱德一家和其他处于类似(或更糟)状况的家庭很可能会推迟购买新车。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父母推迟购买新车,孩子们几乎不太可能意识到家里出现了经济困难。但是,他们会注意到,度假被取消,观看电影的行程也被取消。
的确,对家庭士气的担忧在1929年之后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这种担忧在1931年达到顶峰,在大萧条接下来的年岁里一直盛行不衰。(在1920—1921年萧条时期也出现了有关家庭士气的故事。)离婚率上升被归因于士气的丧失,尤其是家中的父亲找不到工作时的那种令人蒙羞之感。人们将这种士气的丧失视为一个新的正在酝酿的长期问题,一个有可能在将来变得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一个妇女团体在1936年宣称:
家庭是美国整个生活体系的基础单位……如果家庭丧失士气,或是丧失偿债能力,必将对子孙后代造成灾难性影响。注释标题“WomenMakePleaforFamilyRelief,”NewYorkTimes,1936年5月17日,第N2版。
这一叙事给出了在维持正常态度的同时推迟非必要支出的理由,但这样做却延长了经济萧条。它也使未受大萧条影响的家庭有了避免炫耀性消费的理由,因为他们要考虑到其他家庭遭受的痛苦以及更多相同处境的家庭。报纸上提出了一些既能维持家庭士气又能避免太多开销的建议:
通常,如果资源处于低谷的话,可以重新布置家具、改变大件物品的位置(务必注意保持房内摆设的完美平衡)、将照片移到不同位置,这些做法可令一切大为改观。很多女性凭借着类似的独创性,足不出户便享受到了旅行的万般乐趣。不妨这么说吧,她的人生观变得明净而纯粹。注释标题RuthEllicott,“Household—SeasonforHomeRefurbishingArrives:CozinessIsRequisiteforWinter,EntireFamilyMoraleMayBeBoostedbyaChangedHouseholdEnvironment,”BaltimoreSun,1933年10月1日,第TM8版。
听听人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的大萧条时期的故事,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出深刻的认识。在《仅仅是昨日》(1931)一书中,艾伦谈到了一种更加朴素的态度和更深层次的宗教信仰,谈到了“国家风气和美国人生活方式的惊人变化……走在美国的任何一座城市或乡镇,都能看到其中的一些变化”。作家兼演员丽塔·魏曼(RitaWeiman)1932年在《华盛顿邮报》上也描述了这样的变化,她将大萧条时期与20世纪20年代进行了对比:
在通货膨胀的那些年里,在我们身处悬崖峭壁的时候,我们失去了远见。我们花了很多钱购物享乐,其价格与价值完全不对等。如果一样东西要花很多钱,我们就会不假思索地认定它是好东西……就拿家庭娱乐来说吧,我们很多人几乎都忘了在自家餐桌边招待朋友的乐趣。我们所有人都深受“饭馆聚餐”之苦。注释标题CarolBird,“Weregetting‘ANCHORED’AgainSaysRitaWeiman,”WashingtonPost,1932年7月10日,第SM3版。
大萧条让人们开始反思生活中除了花钱还有哪些重要的事情。专栏作家温尼弗雷德·霍尔比(WinifredHoltby)于1931年在英国撰文问道:
换言之,我们能不能借着这个时期,摆脱势利和空话,过上由我们自身品位决定的生活,而不是由邻居们对成功的看法决定的生活?这是一个可以做各种事情、可以有多彩经历的世界,我们非得将自己关进小小的上流社会的隔间里,用同样的标准,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食物,表现出同样的可悲而乏味的“面貌”吗?……我们能不能忆起玛丽·劳埃德那首老歌中蕴含的智慧:“寻点自己的小欢乐于君有益!”——不是你心中认为的邻居心中认为的你应该追寻的那种小欢乐。我们能不能变得敢于贫穷?注释标题“KeepingUpAppearances:daretobepoor!”ManchesterGuardian,1931年10月9日,第6版。
1932年,在大萧条接近最低谷的时候,另一位作家凯瑟琳·哈克特(CatherineHackett)讲述了她对大萧条时期“新道德”的看法:
在从前的繁荣时代,我在买一罐浴盐或多买一双晚礼服鞋的时候完全不会不安地想起那些缺少生活必需品的穷人。我总是能快乐地想到那些被媒体大肆报道的穿着丝绸衬衫骑车去福特上班的日薪工人。现在,一切都不同往昔了。如果琼斯夫妇继续举办大型派对、穿戴考究的服饰,人们会觉得他们对他人的苦难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注释标题CatherineHackett,“WhyWeWomenWontBuy,”ForumandCentury,1932年12月,第343页。
尽管有这些叙事,但比起20世纪20年代来,大萧条这一“艰难时期”在某些方面有了可取的改善。普利策奖得主、《纽约时报》记者安妮·奥黑尔·麦考密克(AnneOHareMcCormick)在1932年写道:
有些时候,国人身上那种自满、自私和做作真是叫人难以忍受。但眼下并不是这样的时候。当市场处于低谷时,我们的表现要远远好于市场处于峰值的时候。大萧条时期的中心街道是全世界最有睦邻友好氛围的街道,是一条不慌不忙的街道。注释标题AnneOHareMcCormick,“TheAverageAmericanEmerges,”NewYorkTimes,1932年1月3日,第SM1版。
此外,人们注意到,在大萧条期间,虽然失业率很高,但犯罪率并没有上涨。也许这种现象与“睦邻友好”和“不慌不忙”的氛围有关,这样的氛围减轻了失业给人带来的挫败感,否则失业原本是有可能推动犯罪的。
尽管邻里之间变得更加友好,但街头巷尾到处可以感知到人们的苦难。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街头乞讨四处可见”。《华盛顿邮报》在1932年报道:“在大萧条时期,乞讨者变得特别活跃。他们发现,那些平时不愿搭理职业乞丐的人在这个时期格外心软。”
售卖苹果的举动于1930年秋在纽约开始盛行,然后蔓延至全国。出售者相当于承认了自己就是乞丐,他们经常会摆上一些写有“失业中”或“吃上一个苹果,帮我勉强糊口”的标牌。其实他们就是在乞讨,但出售苹果使他们看起来更可敬、可亲。报纸上也载有乞丐因为没有得到施舍而犯罪的故事,因此他们的存在营造了一种恐惧的氛围,而这显然阻止了炫耀性消费。
除了路上可见的乞丐之外,还有一些叙事谈到了其他隐形失业者的内心挣扎。律师本杰明·罗斯(BenjaminRoth)在1931年8月9日的私人日记中写道:
过去两年来,大多数职业男性都依靠用保单等借来的钱为生。现在唯一可做的工作就是徒劳无功地收取风险代理费。每个人都在挖掘以前的索赔案并努力想要将之变现。人们脾气暴躁,内心充满了不信任和怀疑。大家别无选择,挣的钱少了,却还得更加卖力地工作并将支出降到最低。注释标题Roth(2009),第12页。
不过,总的说来,最根本的改变还是一种集体共情氛围,就像共同经历一场悲剧之后的感觉。正是因为这种氛围,人们愿意为了风险代理费(contingentfee)而工作,或者是即使没有心情吃苹果,也会在街角购买苹果。但是,他们停止炫耀性消费的举动在无意中进一步加剧了大萧条。
街头乞讨不仅仅限于美国。德国的失业率比美国还要高,在希特勒上台之前的那几年里,乞丐和失业青年的人数急剧上升。较高的犯罪率和失业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希特勒为什么吸引了很多选民。在1933年当选之后,希特勒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是将德国的乞丐和无家可归者关押到集中营里去。
与此同时,全球大多数地方都欣然接受了节俭叙事。电影评论家格蕾丝·金斯利(GraceKingsley)在1932年指出,电影对奢侈品不再那么感兴趣:
村霸农女:傲娇夫君来种田 替身的我和白月光互穿了 魔王奶团敲凶哒 我的竹马是哭包 知乎高赞答主:温酒的睡前故事(全2册) 末世:开局爆出一只貂蝉 穿书之黑化反派自救手册 紫金陈:少年股神(全2册) 冲出豪门似鸟飞 王牌狙击手(全5册) 读美文库——再别康桥 灵域战仙 谢邀:人在迪迦刚成邪神 夏元 百龙传奇:人龙传 上班第一天,我拒绝了无偿加班! 全球神邸:我随机获得万界宝物 末日求生 莲静竹衣代表作品合集(共8册) 超能富豪养成计划
男人变起心来有多可怕?傅默川用行动让安晴认清了这一点。为了另一个女人,他一次次对她视而不见,奚落她侮辱她,还无情地将她送给别人三年前,她是炙手可热的娱乐新人,前途无限,却在声名最盛的时候销声匿迹。再次归来,她穷困潦倒,为了一个小角色看尽冷脸。光鲜亮丽的豪门千金沦为野种,昔日爱人变成仇敌。安晴发誓,所有她失去的,会一样一样夺回来。除了他!但他偏偏对她穷追不舍...
苍图大陆,茫茫无垠。有古老宗门盘踞十方古域,有世外仙道屹立青冥之上,有太古妖神统领黑暗大渊,缔造了不知多少的辉煌篇章。就在这大千世界中,一个名叫林寻的少年,独自...
盛世繁华,书生立圣心。一手执剑,一手持典,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寻仙迹,踏王途,一介书生,于波澜壮阔之世演绎风流,一步步踏上巅峰道业。扣扣群63016170...
作者爷俊美无双的经典小说一胎三宝爹地,妈咪又跑路了!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五年前,继妹陷害,她被神秘男人欺辱,名誉尽毁。五年后,她涅槃重生,携子归来,已是娱乐圈王牌经纪人!渣妹成为大明星?撕她!渣姐开了娱乐公司?端它!正当她开启复仇计划时,却阴差阳错嫁给了一个gay?传闻此gay暴戾变态,又老又丑,极其厌女!事实上把这些影帝影后给太太送过去,充盈她的门面!算了,为夫干脆送你个娱乐公司玩吧?不用太大,世界第一,把全球明星都纳入麾下!苏绮这是打哪儿来的...
如果杀人不是为了装逼,那将毫无意义如果活着不是为了装逼,那还不如死了。杀,就杀他个尸横遍野,装,就装他个巅峰不败!mdashmdash新书一剑独尊已发布,欢迎大家去阅读,在纵横直接搜索一剑独尊便可。微信公众号直接搜青鸾峰上。青鸾读者群571783824...
这件事源自一次贪便宜。我在路边摊买来一套真丝睡衣之后,怪事就跟着来了。短发大眼的美女半夜来敲门,放下两万块钱就走,还非要说我是她的父亲,这么怪的事情只是事件的开始。到后来,每天晚上12点,大美女都给我送2万块钱,还让我在那边想买啥就买啥!打那以后我的身边怪事不断,我也开始为了继续活下去而出入一个个令人恐惧的死亡地带。...